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12月14日 星期三

    清清南水解北“渴”

    ——南水北调工程全面通水两周年

    作者:本报记者 刘坤 陈晨 《光明日报》( 2016年12月14日 05版)
    图为位于山东济南的小清河枢纽工程。据统计,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干线工程自2013年建成通水后,每年可为济南新增1亿立方米的长江水。本报记者 刘坤摄/光明图片

        汩汩清流,奔涌北上。这样的画面,许多居住在北京、天津等北方受水区的市民未必熟悉,但他们却早已熟悉了南水甘甜的味道。

     

        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满两年,东线一期工程通水也已满3年。北上的南水水质如何?能解北方多少“渴”?对此,记者进行了调研。

     

    供水格局改变,水质提升

     

        在北京市丰台区星河苑小区,居民王冬梅把刚烧开的自来水倒进透明的玻璃杯。“以前我们这儿水混、碱性大、水垢多,洗衣服总也洗不干净,喝水要买桶装水,现在水质好了、口感甜了,用水也方便了。”她说。

     

        王冬梅能感受到这样的用水变化,郭公庄水厂功不可没。据了解,郭公庄水厂的水源全部为来自丹江口的南水,可供400万人饮用。

     

        “通水以来,南水占北京城区日供水量近七成,已成为北京城区的主要水源。如今,北京市人均水资源量已由原来的100立方米提升至150立方米。”北京市自来水集团新闻发言人梁丽告诉记者。

     

        据统计,截至12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累计调水入干渠62.5亿立方米,东线一期工程累计调入山东境内水量约11亿立方米。“东、中线一期工程通水后,南水北调受水区覆盖北京、天津及河北、河南、山东、江苏等省的33个地级市,惠及8700万人,为受水区开辟了新的水源,改变了供水格局,提高了供水保证率。”国务院南水北调办主任鄂竟平表示。

     

        供水格局在改变,同样在变化的还有水质。和王冬梅一样,天津市河西区天塔街宾水北里社区78岁的潘绍芸也对水质变化感触颇深:“20世纪80年代引滦入津后,我们喝的水从又苦又咸的海河水变成了不咸不淡的滦河水,如今南水北调又让我们喝上了甘甜的长江水。”

     

        数据显示,进津的引江水水质常规监测24项指标保持在地表水Ⅱ类标准及以上。使用南水后,北京市自来水硬度已由原来的每升380毫克降到120至130毫克。据了解,中线一期工程通水后,水质保持稳定,水源地丹江口水库的水质一直保持在Ⅱ类标准及以上;东线一期工程输水干线水质全部达标,并稳定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

     

    生态效益日渐凸显

     

        在山东省济宁市梁济运河李集水质自动监测站,夕阳下的古老运河,清澈深邃。“以前这儿的水水质很差,像酱油一样,散发着恶臭,每次船舶经过都会带起污泥,附近居民的饮用水也有水碱和柴油味儿。”济宁市环保局副局长孟青松说。

     

        随着南水北调工程东线工程的建设,济宁市关闭了大量污染严重的企业,并进行系统治污,不仅改善了水质,而且也使得周边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记者了解到,东线治污工作开展以来,山东省内造纸厂由700多家减少到10家,排污量大幅减少,但产业规模却是原来的3.5倍,实现了经济与环保双赢。

     

        鄂竟平表示,南水北调工程通过调水和治污工程的实施,在生态文明建设和保障生态安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中线,京津等受水区加快南水对地下水水源的置换,已压减地下水开采量2.78亿立方米。北京市、河南省许昌市城区等超采区的地下水位开始回升,生态效益不断显现。

     

        在东线,山东省通过生态调水改善了东平湖、南四湖的生态环境,累计为济南市小清河补水2.4亿立方米。

     

    直接促进工农业生产

     

        南水北调工程,带来了生态效益,也带来了经济效益。

     

        “引江水水质要优于滦河水,硬度低、水质好让我们的运行成本大幅下降,仅药剂成本就下降24%,提高了经济效益。”天津通用水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宋保强说。

     

        在济宁,南水北调直接促进了工农业生产。据济宁市南水北调局副局长郭立介绍,通过建设“截、蓄、导、用”工程,关闭排污口,截住污染源,将中水导入人工湿地净化蓄存,回用于工农业生产,让周围农田灌溉水源得到保障,粮食产量显著提高。济三电厂供水工程已累计向电厂供水217万立方米,经济效益显著。

     

        “东、中线一期工程通水后,由于沿线省市增加了水资源的供给,直接给城市及人口供水,并兼顾重点区域的工农业供水,每年将增加工农业产值近千亿元。”鄂竟平说,南水北调受水区是重要的工业经济发展聚集区、能源基地和粮食主产区,通过调水可以让这些地区破除水资源短缺的瓶颈,有利于这些地区发挥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建立富有特色的主导产业并促进关联产业的发展。

     

        (本报记者 刘坤 陈晨)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