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视野下的孙中山与中华民族复兴——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16年11月13日至17日在伟人故里——广东省中山市举行。
孙中山是近代中国的伟人,也是学术研究的“显学”。“孙中山”是中国近代史研究三大关键词(辛亥革命、抗日战争、孙中山)之一,而辛亥革命也与孙中山有密切的联系,于此可知学界对孙中山研究的重视。这次会议也是延续改革开放以来孙中山研究的惯例,即每逢孙中山诞辰的十周年,召开一次大规模的国际学术研讨会(1986年、1996年、2006年的讨论会均在中山市举行),汇聚各方研究成果,检阅孙中山研究的新进展,展示孙中山研究的新趋向。
本次会议有来自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和日本、韩国、越南、新加坡、澳大利亚、新西兰、俄罗斯、法国、美国的117位学者参加,这其中既有对孙中山研究卓有贡献、年高德劭的老一辈学者,他们著述丰富,曾经参加了从1986年至今的历次讨论会,为孙中山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有作为孙中山研究主力军的中生代知名学者,他们承前启后,在孙中山研究方面新见迭出,推动了孙中山研究的不断深入;更有将成为孙中山研究接班人的青年学者以及在读硕士、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在站人员,他们思想敏锐,在孙中山研究的选题和论述方面都有新的拓展,期以时日,将对孙中山研究作出更多的贡献。在参加地区方面,既有过往孙中山研究重镇北京、广东、湖北、上海等地的学者,也有过往对孙中山研究不多的地区的学者,有些过去较少参加我们举办的孙中山研讨会的国外学者,如越南学者,这次也参加了研讨会。群贤毕至、汇聚一堂,参加学者的广泛性、国际性,是本次会议的一大特色。
本次会议的与会学者共提交了94篇论文,这些论文是从150余篇论文中,经过认真评选而产生的,充分保证了与会论文的高质量,这是本次会议的又一大特色。这些论文的研究主题包括孙中山生平的各个方面,如生平活动、思想研究、政治军事、对外关系等,其中几个问题有比较集中的论述和讨论。
一是孙中山与振兴中华、民族复兴的关系。张磊讨论了孙中山的“振兴中华”和他心目中“理想国”的关系;熊月之着重从孙中山的实处世界、理想世界、过渡世界的矛盾关系入手,讨论孙中山的振兴中华思想;多位学者在他们的论文中都强调了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的重要性及其在民族复兴中的重要地位。
二是对孙中山三民主义的认识,尤其是对民生主义的讨论。张海鹏认为,从民生主义看孙中山,不能一般地说孙中山反对阶级斗争、拒绝阶级斗争学说;左玉河认为,民生主义具有超前性和主观性,带有明显的民粹主义倾向。马敏、黎志刚、陈争平等对孙中山实业救国思想的讨论,从多方面拓展了对民生主义的认识。
三是对孙中山政治活动的论述。政治史研究始终是历史研究的重要方面,对孙中山这样的政治家而言更是如此。杨天石、王晓秋、久保田文次等多位学者,讨论了清末民初孙中山的政治活动、孙中山与袁世凯的关系等问题;孙中山开府广东及其对内政策和对外关系,也为多位学者所关注。这些政治史研究,都利用新的材料,对过往有研究的问题,以新的研究视角,予以再分析和再评价,或可理解为具有新政治史意义的研究。此外,来自海外的学者巴斯蒂、普莱斯、裴京汉等,还讨论了孙中山在海外的革命活动,日本、韩国、法国与孙中山的关系等论题,表现出他们利用海外史料,以内外结合的视角,诠释中国历史的努力。
四是对孙中山思想的研究,从来都是孙中山研究的重要方面。本次会议的孙中山思想研究,讨论了过去研究较少的方面,如对孙中山的国际秩序观、宗族观、卫生思想、社会救济思想、乡村治理思想、国术思想、尚俭思想、共享思想的研究,使我们更能认识到孙中山思想的博大精深,是中华思想文化的宝库。
五是孙中山研究的主题拓展。孙中山研究过往较多集中在对他的革命思想和活动的研究,而现有研究趋向,大大拓展了旧有的研究主题,将孙中山研究伸展到与之相关的各个方面。桑兵对孙中山著作版本的关注,黄健敏对孙中山影像与形象的梳理,赵立彬对孙中山对名誉事件反应、姚霏对孙中山的疾病医疗、徐涛对孙中山逝世以后的上海纪念设施、梁文生对孙中山与邮票关系等的研究,都拓展了孙中山研究的主题。
总体而言,本次会议的论文主题多样,研究深入,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准,是对最近10年孙中山研究成果的检阅,也预示着未来孙中山研究的新趋向,与会学者在会议期间对各篇报告论文有热烈的讨论,这是一次成功而圆满的学术讨论会。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