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桃花三两枝,枝头小鸟声声啼。每到清晨,家住贵州黔东南凯里市北京西路苹果山下的王秀刚都会被窗外的小鸟叫声唤醒,鸟声成了他起床的“闹钟”。不仅在苹果山下,但凡置身于凯里城内的住宅小区或者街边,都能见到小鸟在枝头欢快的身影。一树一花一景,树多了,城绿了,鸟来了,人欢了!
城里的绿意
“现在凯里城区就像一个大公园!”从锦屏县来凯里和儿子居住、坐在大十字街边休闲椅上的杨秀山老人感慨地说。
位于贵州省东南部的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少数民族风情浓郁的地区,拥有保存完好的自然生态和原生态民族文化,原始森林、千年梯田、高山溪流、农耕田园与古村落融为一体。侗族大歌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服饰、苗族古歌等72个项目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原生态民族文化博物馆。凯里作为黔东南州的首府,是绿色与生态结合的典范。
“一座城就是一个景区”,按照这个总体思路,凯里构建了“全城全景”的全域旅游格局,11月15日,凯里——山江公园市建设誓师大会在香炉山山麓建设工地召开。总投资约50亿元的香炉山景区建设项目的正式启动,全面加快了凯里市将城市建设成山江公园市的步伐。
在这个“大公园”里,居民能享受到的便利越来越多。
早在2013年,凯里市就全面启动了公园广场建设项目,目前,大部分公园广场已建成并投入使用,极大地方便了市民休闲娱乐。凯里市还加快了休闲广场建设,新增广场坪地6000余平方米,还路于民,还休闲空间于民。为了最大限度满足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逛公园的愿望,凯里市建设并升级了香炉山景区、小高山城市公园、罗汉山森林公园等城市公园,总面积超过40平方公里。
现在,凯里市将在全市28个社区启动“一社区一广场”幸福工程建设工作,灯光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桌,都在建设之列。此外,地面的硬化、绿化、美化、亮化,以及适合各年龄段居民使用的健身器材和设备、LED屏等多种设施也都将实施,有助于居民投入丰富多彩的户外休闲活动中。
山与水的融合
为让凯里从山城时代向滨江时代转变,从2010年8月开始,凯里市投资100亿元启动了凯里滨江道路系统建设,沿清水江两岸总长为60公里的滨江道路系统,包括15条南北走向的城市主干道及东西向的24公里滨江大道。
依托清水江及其沿线秀丽山水,一幅富有山水田园特色的城市景观画日渐清晰。沿清水江而建的凯里滨江大道,不但改善了交通条件和城市环境,也使凯里市由一座山城变成一座山水环绕的城市,清水江也成为凯里的城中江,由此凯里进入滨江时代。一座融山、水、林、园、城为一体的滨江生态绿色之城呼之欲出。
“今天是第一次来凯里,以前只知道贵州是一个山地公园省,不曾料想,一到凯里我就真实感受到了山地公园省的魅力!”对凯里向往已久的长沙游客吴辉云一到高铁凯里南站,就被这方美景吸引。
“没想到凯里城市如此精致美丽,尤其是独具特色的苗侗建筑,美不胜收,让人流连忘返!”前不久,一批来自河北的考察者首次来凯里,畅意呼吸凯里沁人心脾的清新空气,尽情欣赏凯里的四溢花香、赏心悦目的自然美景,感到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
这,正是凯里市着力打造山江公园市的一个生动缩影。
山江公园之城
风雨桥又称花桥,由桥、塔、亭组成,是侗族建筑中最具特色的民间建筑之一,因行人过往能避风雨而得名。风雨桥在黔东南一带,随处可见。在龙头河清水江河畔,有一座结构严谨、造型古朴的大桥,极具民族气质,这就是凯里清水江风雨桥,大桥全长377米,宽44米,已成为凯里市地标性建筑和旅游观光的景点。
为将凯里打造成最具苗侗民族文化特色的国际旅游城市,2012年,凯里市组织编制了《火车站至下司滨江路两侧节点景观规划设计》。《规划》的编制对清水江沿岸的开发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提高了滨江区域内的土地利用价值,同时对清水江沿岸的开发建设进行了合理规划,有利于很好地维持清水江的生态平衡。
通过精心打造,清水江沿线景色宜人,成为休闲首选地。
清水江南侧,占地面积20000多平方米,总长约1公里的滨江大道城市景观带上,建设有休闲小广场、雕塑柱、鼓楼、休息座椅等,品种不同的乔木、灌木、花、草,保证了四季有景,四季有花。整个清江景观带小径回廊曲折,稀有树种、常绿植物点缀其中,路灯整齐矗立路旁,富有民族特色的雕塑与苗侗建筑相映成趣。清水江两岸,旱喷映画、水舞滨河、映画水幕、水帘瀑布等景观,又为生态风光融入了科技元素。
建筑的特色化是彰显城市气质的重要内容。为此,凯里市规划建设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奥体中心、会展中心、非遗展厅等建筑,凸显“苗侗明珠·山水凯里”的特质与魅力。
苗侗特色建筑、休闲公园广场、美丽的山水景观,让凯里这座养生之城正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大景区,成为一座山江公园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