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
启发之一:明确标准定位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大家都在思考标准是什么,怎样进行判断。西北联大的办学传统给我们很多的启发,其中之一就是坚持学术的标准——怎样进行原始的创新,怎样提出新的理论、新的观点。学术创新要设立国际坐标和中国坐标。建立世界一流大学,要有一个国际坐标来思考我们提出的理论、方法和发现的规律、学术的创新,在国际上具不具有先进性。但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有很多学术研究是与我们独特的文化传统联结在一起的,必须坚持中国的标准,而且除了学术创新,任何一个国家建设一流大学,都要服务于本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因此中国建设的世界一流大学一定是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要服务于国家、地方的社会经济发展,这更需要有中国的坐标。
启发之二:注重文化传承和社会服务
培养优秀的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需要注重科学研究,但同时还需要注重文化的传承,需要注重社会的服务,这是《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里面明确提出的重要职能。按照现在国内外,尤其是世界性的大学排名指标,这些职能是没有办法进行评估的,因为文化的传承、社会的服务,都和一个国家自身的文化、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文化教育建设的需求密切相关。很多的大学,包括很多地方大学都为此作出了重大贡献,从历史上来看,西北联大对今天中国西部的高等教育的发展,对西部社会经济发展,都有相当大的贡献,其影响到今天依然延续。我想,建设“两个一流”,不仅仅要关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还要注重社会服务,应用大学知识成果、学科优势、人力资源优势,服务于国家和区域包括社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建设。
启发之三:突出优势和特色
大学没有优势,没有特色,就很难建成“两个一流”。西北联大期间,我们各个大学都作出了自己独特的贡献。以北京师范大学为例,从幼儿园到小学、到初中、高中,直到大学的学科体系建设,以及通过深入乡村、深入基层、深入民众扫盲等工作都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这些优势特色延续至今。今天,北京师范大学争创“两个一流”,突出自身的教育特色,仍是学校的重要战略。
启发之四:需要精神支撑
建设“两个一流”需要更多人、财、物的投入,需要改善科研条件,需要提高教师们的待遇,需要更好的人才培养的设备设施。但是,只靠人、财、物的投入是不够的,还需要精气神。在物质条件、办学条件、科研条件有更大改善的今天,精气神的加强显得尤为重要。在西北联大的精神中,首先是它的民族精神、家国情怀,为民族的生存和发展、为民族的复兴所体现出来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任何一个大学,没有这样的一种精神,老师没有这样高的志向,就很难真正变成一个服务于中国、影响于世界,对中国、世界都能作出重要贡献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
今天,各个大学的办学条件比西北联大时期好多了,各个大学也都有自己的优势学科。高校之间要注重资源共享,我们可以通过学分互认、联合科研、建立联合机构等形式,发扬协同精神、合作精神,推动中国大学更好地奔向一流。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