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我说】
从1950年清华大学为第一批东欧国家来华留学生开设汉语课程算起,针对外国学习者的汉语教学已走过了大半个世纪。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也越来越大。与之相适应,国际上对汉语的需求日益旺盛,来华留学生的生源国从原来的亚、非、东欧等友好国家扩大至西方发达国家,有些国家还将汉语教育纳入了本国的国民教育。20世纪以来,“汉语热”在世界范围内兴起,对外汉语教育也开始走出国门,“在海外进行的汉语教学”即汉语国际教育成了对外汉语教学的新形式。在此背景下,国家成立了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国家汉办),专责汉语国际教育工作。2004年11月,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成立,这是我国在海外建立的第一个对外汉语教育和文化传播机构。据国家汉办统计,截至2015年12月1日,全球134个国家(地区)已建立孔子学院500所,孔子课堂1000个,且待办和申请工作仍在持续。
全球持续的“汉语热”和汉语学习人数的激增,给汉语国际教育带来了空前的机遇和挑战。但汉语国际教育该如何更好地承担起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的重任,如何更好地向世界宣传中国,讲好中国故事,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重要问题。这不仅关乎中国的经贸和对外文化交流,更关乎中国外交及中国的国际形象和地位。因此,汉语国际教育应把握好以下工作重点和任务:
首先,应坚持中华文化自信。中华文化是几千年中华民族精神深厚积淀的成果,包含着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的精神基因。近代中国曾有过一段受列强欺凌,积贫积弱的屈辱历史。新中国建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以崭新的面貌屹立于世界,国际社会开始主动了解中国,学习中国,但仍有为数不少的国家对中国抱有一定偏见,或认为中国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或鼓噪“中国威胁论”。在新的国际形势下,汉语国际教育应义不容辞地承担起宣传中国优秀历史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责任。
其次,坚持传统文化传播与当代理想追求相结合。中国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了优秀灿烂的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仁爱、民本思想,诚信、正义理念,和合、大同理想等是中华文化历久弥新的核心价值所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又逐步建立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人民正在努力构筑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外交上,中国人民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和平友好外交政策,坚持睦邻、安邻、富邻和推崇“亲、诚、惠、容”的外交理念。汉语国际教育直接面对海外学习者,要将传播优秀中国传统文化与宣传现代中国的文明进步和理想追求结合起来。
再次,坚持文化推广与传播当代中国发展观、价值观并举。现代世界,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文化软实力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汉语国际教育在进行语言教育和文化传播的过程中,要更多强调中国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国际潮流,坚持打造人类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的新型国际关系,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国家战略。
此外,还要注意坚持宣传中国文化与尊重他国文化相结合。中国文化是中华五十六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积累起来的精神财富,我们必须尊重、礼敬并发掘其优秀的文化内涵并加以推广。与此同时,也应该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推广中国文化是为了让国际社会更好地了解中国,而不是给别人强加我们的意识或同化别人。
同时坚持开放包容的态度和兼收并蓄的学习精神。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汉语国际教育更要承担起提升国家语言能力,增强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的重要任务。我们必须敞开胸怀,去除狭隘的民族意识,在宣传、推广中华文化的同时,以开放的态度汲取别国文化的精华为我所用,使之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作者单位:鲁东大学国际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