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12月06日 星期二

    自然侵蚀和历史变迁,使多数点段的长城坍塌、损毁——

    长城保护任重道远

    作者:本报记者 李韵 《光明日报》( 2016年12月06日 05版)
    甘肃玉门关附近的汉长城遗址。长年的定向风蚀,使这段长城形成了如同“搓板”一样的形态。
    河北张北的秦长城遗址。羊群走过的碎石垄,就是当年阻挡千军万马的长城。
    辽宁九门口水长城,已成为代表性的长城景区。

        12月1日,《长城保护条例》实施满十周年。11月30日,国家文物局发布《中国长城保护报告》(以下简称《保护报告》),这是第一次以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的名义,发布专项文物资源的保护管理状况。

     

        12月3日,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就相关话题接受了本报记者独家专访。

     

    地方政府必须切实担起保护的责任

     

        说起长城,人们脑海中浮现的总是八达岭、山海关、嘉峪关的雄姿。其实,由于分布地域广,修筑延续时间长,除个别点段为砖石结构外,长城主体多为就地取材、夯土构筑。长期以来,自然侵蚀风化、人类生产生活和历史环境变迁等,使保存至今的长城大多已坍塌、损毁,甚至地面部分已全部消失。

     

        正是由于绝大多数长城段已不具备展示功能,无法实现旅游开发,对它们的保护就往往被一些地方政府忽视。宋新潮介绍,在今年8月至10月,国家文物局开展的“《长城保护条例》实施情况专项督察”(以下简称“专项督察”)中,地方政府领导责任落实不到位是最突出的问题。督察考核满分100分,其中“领导责任”占10分,北京得分最高,为8分,而有两个省仅得了1分。

     

        专项督察结果还显示,截至今年9月,各省级政府划定已公布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仅占全部长城段落的42.9%,甚至有三个省市尚未依法划定公布。

     

        《保护报告》在向社会公布了近十年来长城保护工作成效的同时,也没有回避存在的问题。在落实政府责任方面,《保护报告》写道:“加大执法督察力度,严格责任追究,让‘有责必问、问责必严’成为长城保护管理的新常态”。

     

        ●记者快评

     

        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为长城保护专项督察点赞。

     

    长城保护要确保真实性

     

        今年,辽宁绥中长城修缮、山西山阴“月亮门”长城坍塌等事件都引发社会高度关注,由此可见,专业保护与社会期待之间的不平衡。长城到底怎么保护?

     

        宋新潮表示,必须坚持真实性原则。作为世界上体量最大、分布最广的文化遗产,长城本体形态是丰富多样的,“它当下的形态是由自然、人为和社会变迁共同塑造而成。”他说,在保护时,要确保其独特的文化样貌。

     

        山西倒塌的“月亮门”,原是明代长城的一座敌楼,20世纪50年代将之拆成倒塌时的样子。“虽然当年拆敌楼是对长城本体的破坏,但这个‘月亮门’已成为当地民众一代人的记忆。修缮时,是恢复明长城敌楼,还是‘月亮门’?”记者问。宋新潮表示,目前还处于专家论证阶段。

     

        他认为,长城曾是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见证,修缮时要最大限度地保留不同时期的重要历史遗存和信息。他举例说,抗战时期留在长城上的印痕,在保护修缮时就要保留,而不是恢复长城初建时的样子。这种历史信息还包括长城与周边环境的协调一致性。辽宁绥中“长城被抹平”事件中,就是由于忽略了这一点,破坏了长城古朴的整体风貌。

     

        其实,国务院在公布长城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时,有的点段属“古代建筑”,有的点段是“古遗址”,这本身就显示出了长城形态的多样性,因此“保护时一定要加以区分,绝非一说长城保护就得修成八达岭、山海关那样的。”宋新潮说。

     

        ●记者快评

     

        当专业保护遇上不专业但真爱长城的民众,凸显的是长城保护理念尚未深入人心、行业与公众缺乏沟通、信息不对称等问题……这给文物部门提了个醒:加大宣传力度、畅通交流渠道、创新参与方式,也是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

     

    长城保护要融入时代生活

     

        “政府主导,公众参与”的保护,是包括长城保护在内的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的理想状态。

     

        日前,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与互联网企业合作,吸引10万余人参与长城维修公募活动,成为社会力量参与长城保护的新样式。虽然,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保护长城的队伍中来,但是从整体上看,保护长城尚未成为公众的行为自觉。

     

        在一些地区,当地居民完全不知道自家门口那条土垄就是长城,更想不到村口那个大土台就是长城的烽燧。对于更多的公众,保护长城是国家、政府的事,与己无关。在这种状态下,如何激发公众参与保护长城的积极性?

     

        对于记者的问题,宋新潮表示,打破僵局的方法就是——让保护长城与人们的生活发生关联,把保护融入时代生活中,“左手摸着现代社会,右手触及古代文明,才能带来心灵的激荡。”他说。

     

        对于长城沿线的民众,通过教育传播,让他们理解“家住长城边”的意义,从爱家乡的角度来激发保护的热情,是目前不少地区正在做的事情。而对于更广泛的民众,开放展示是最直接的关联。《保护报告》显示,全国有长城景区92处,其中八达岭、金山岭、镇北台等点段成为长城旅游的代表性景区,有力地推动了区域经济增长及国家扶贫攻坚战略的实施。

     

        然而,开发与保护的平衡问题并未得到所有人的重视。在已开辟的长城景区中,有50处未依法在省级以上文物部门备案,有49处未核定旅游容量指标,占比超过50%。也就是说,超过一半的人靠着长城挣了钱,却忽略了对长城的保护。

     

        对于攀爬“野长城”的现象,宋新潮认为,应增加教育传播,让更多的人知道,这种行为其实是对长城的伤害。“我觉得,最理想的状态是,达到开放标准的长城点段都向公众免费开放,但限定人数,就如同博物馆免费开放一样。”他说。

     

        ●记者快评

     

        保护成果惠及民众,既是文化遗产保护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增强遗产保护与民众关联度、激发民众参与积极性的重要途径。长城保护,政府、学界、公众,一个都不能少!

        (本报记者 李 韵)

     

        本文配图均为李韵摄/光明图片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