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12月05日 星期一

    对故乡的歌吟

    作者:刘金祥 《光明日报》( 2016年12月05日 13版)

        读《杨川庆诗选》可以发现,审视和描摹黑龙江自然风情和人文景观,成为诗人美学探索和艺术追求的重要维度。在《四排听歌》一诗中,诗人写道:“老歌手在唱/一个民族在唱/乌苏里缓缓从心头流过/四排村乘桦树船/驶进诉说里/歌声在响/赫哲人端起酒碗/饮唱歌的日子/海量海量/莫日根从歌声里走出来/如火/烧热渔人们的胸膛。”如此独特韵味氤氲在杨川庆的诸多诗作中,成为解读其诗歌作品的重要视角。

     

        杨川庆在写作北疆生命状态和边塞生命状况时,将传统意蕴和手法移植嫁接到“现代”诗中,增添了咏物与抒情相结合的情趣,“倦怠的天空在远来的呼啸中/急遽地变换面孔/而水/把一切看在眼里/纹丝不动/一片树叶悬在半空很久/阳光匆忙地扶起摇动的白桦/完成最后一次夏眠(《北方汛期》)”,这些诗句,巧妙地将季节、气候、世象等物态融入诗作中,使作品呈现“从直观感相的摹写、活跃生命的传达到最高灵境的启示”(宗白华语)的艺术效果。

     

        他的诗歌不注重叙事性和承袭性,“故事”和“细节”经过主体的过滤与淘洗,留下的只有空灵的体验和淡淡的感触。同时,诗歌的语境颇为丰厚,但着力点和切入点却是具体可感的,表现在创作实践中就是对北方冰雪这一意象的反复描绘。在这本诗选里,关于“雪”的吟咏就有《雪还在飘落》《在雪地上行走的时候》《应该面对这场雪》《雪中有过美丽的歌声》和《风雪之夜》等,诗人赋予“雪”神话般的特质和功效,将“雪”的晶莹、深幽、纯洁、淡雅、静谧、恬淡的自然属性,以及“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生存境界都以“哲学命题”来阐释和抒发。

     

        杨川庆将笔触对准物化世界。松花江、白桦林、火山岩、防洪纪念塔、广场、码头、冰帆、车轮、枫叶、雾凇、峡谷等,都成为诗人对生命生活形态延展的叩问,从而构建起诗人善意地与物化世界进行心灵对话的梦想。《驼队》关注的是沙海上昼夜行走的骆驼,“以整体以队伍的名义/从出发地出发/停时是一队走时也是一队/纵使黄沙掀起拍天巨浪/他们依然用沉默高筑起铁墙/而把脚印/整齐地延伸在目光里”,由此生发出“铃声是不会沉默的/沿着霞光流淌着一支乐曲/如泉/嘀嗒着一百种渴望”的达观与坚毅。诗人以驼队整齐规范切入主旨,表露出对动物世界羡然而亲近的人文情怀。故乡是一个情感的地理概念与微型世界,因为人的生命之旅大都是从故乡开始的。在《杨川庆诗选》中,作者对故乡进行了浓墨重彩的描绘和歌吟:“爬了十七年/我的山还在长高/在她的心坎/我举目四望/看不到如岸的边沿/游了十七年/我的河还在流/在她的身上/我看到如峰的波澜/涨满了缠绵”(《恒山》),这些诗篇不仅承载着诗人浓浓思绪和难以化解的乡愁,而且印证了布罗茨基所说的“诗歌是人类原始记忆的表达”的美学论断。

     

        (作者单位:哈尔滨市人大常委会)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