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12月03日 星期六

    传承是对经典最好的致敬

    作者:何平 《光明日报》( 2016年12月03日 09版)

        11月25日,首届南国音乐花会在广州开幕。“向经典致敬”是这次南国音乐花会的主题。这场滥觞于“羊城音乐花会”的音乐盛典,一方面承续了广东音乐文化的文脉,另一方面也开启了新世纪广东音乐工作者从“高原”向“高峰”迈进的新步伐。

        百年来,广东音乐人为中国音乐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他们的音乐成就、音乐观以及人文精神对广东乃至全国音乐事业的发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对他们的作品和思想进行挖掘整理对当下的音乐创作具有现实意义。

        中国现代音乐史上开基创业的一代宗师萧友梅就是广东籍,他创造了中国音乐史上的“多个第一”,是中国现代专业音乐教育的开拓者与奠基者。1916年12月,萧友梅创作的弦乐四重奏《小夜曲》(作品20)是目前能见到的我国最早的弦乐四重奏。而他创作的钢琴曲《夜曲》(作品19)也仅比目前能见到的我国最早的钢琴曲《和平进行曲》晚一年。此外,萧友梅作于1923年8月、首演于1923年12月的管弦乐《新霓裳羽衣舞》(作品39),是我国第一首以中国民族历史题材创作的管弦乐曲。

        “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祖籍也是广东。他认为,一个音乐工作者,在思想方面,要加强理论修养,尤其是马列主义艺术理论的修养;在技术技巧方面,要加强技巧的锻炼,利用娴熟的技巧践行音乐理论;在音乐创作方面,要大量创作适应大众需要的作品;在音乐使用方面,要利用歌咏的宣传力量,激发全国同胞的爱国热情。这四点主张与我们当今的音乐教育思想几乎一致,对当下和今后的音乐创作仍具有指导意义。

        广东音乐家的作品大都具有浓郁的地域风格,在中国音乐界独树一帜。张棣昌的《人说山西好风光》《缅桂花开十里香》散发着泥土的芬芳;吕文成的《步步高》《平湖秋月》《醒狮》包含着浓浓的韵味。还有一些广东音乐家的作品历经岁月的洗礼仍散发着夺目的光辉。马思聪的小提琴曲《思乡曲》《牧歌》,何士德的军旅歌曲《新四军军歌》,肖民的军旅歌曲《人民军队忠于党》,青主的《大江东去》《我住长江头》等都影响了几代人,至今仍在传唱,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广东音乐家颇具创新精神,常常在音乐风格上开风气之先,在当代乐坛起着引领作用。郑秋枫创作了《我爱你,中国》等一大批颇有影响的歌曲,在军旅音乐家中独树一帜并引领一代风骚。而陈小奇则是一位流行音乐界独具个性的词曲作家,他将古典诗词的意境融于朗朗上口的旋律中,充满了文学意境,他作的词也被人称为“流淌在音乐里的文字”。广东音乐家在创作上持续不断的探索,让他们的作品总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刘长安1969年来到广州,他的作品从极具海南特色的歌曲《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到体现内蒙古风情的无伴奏混声合唱《敕勒川》,都反映出他几十年来对风格样式的探索。李海鹰从流行歌曲《弯弯的月亮》的创作到流行交响乐的创作再到交响音乐史诗的创作,也体现了这种探索精神。20世纪80年代,中国乐坛“新潮音乐”的代表人物陈怡也避免重复自己,一直在寻求创新和突破,所以她的音乐充满新颖和惊奇。

        回望广东音乐家的百年创作之路,创新、引领、精致、独特、清新这些特质始终渗透在他们的作品和音乐追求中,其实这也是中国音乐的宝贵财富。今天,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珍视和传承前辈们的思想财富,只有这样才能把前人开创的音乐事业发扬光大。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