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12月02日 星期五

    和平豆腐最相宜

    作者:黄文山 《光明日报》( 2016年12月02日 15版)

        【地域文化】

     

        我有豆腐情结,每到一地,就想品尝当地的豆腐。应该说这个情结缘于上世纪80年代。那一年,我随郭风先生到福建沙县出差。因火车晚点,到站已是21时,宾馆的餐厅当然早已收摊。接待我们的当地文联的朋友遂建议就在车站附近的一家小餐馆用晚餐。第一道菜上的就是沙县的油煎豆腐。郭风先生品尝后情不自禁地说了这样一句话:任何一个地方的菜肴,说到底,还是豆腐最好吃。

     

        后来,在古田会址纪念馆用晚餐,席间有一道红烧豆腐,鲜嫩可口,大家赞不绝口。我想起郭风先生说过的话,心想,夫子之言,诚是哉。以后,豆腐吃得多了,发现各个地方的制作方法和味道其实并不相同。中国制作豆腐的方法相传是西汉时淮南王刘安发明的。这位因阴谋叛乱而被逼自杀的封王不仅是一位文学家、思想家,写过《离骚传》,编撰过《淮南子》,而且还是一位美食家。他对中国饮食的贡献,尤其是豆腐的发明,让国人足足饱享了两千多年的口福。

     

        刘安虽然伏诛,但豆腐无罪,而且很快就走出淮南,游走四方,直至海外。做豆腐乃至烹煮豆腐的方法经过何止千万人手,自然也已千变万化,各领风骚。然而,始终恪遵淮南豆腐古法的恐怕已然不多,邵武和平是一处。

     

        和平,古称禾坪。这里地势平坦,禾稻蕃熟,自古即是闽北要津,因而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先到坎头村拜谒黄峭公祠。黄峭出生于和平的坎头村,他少时即十分聪慧,及长更是文才武略,曾任后唐工部侍郎,52岁时弃官归隐,回到故乡,创办了和平书院。峭公祠有副对联:“常来而不拒,久间而不疏。”黄氏子孙,不论离别故土多久,也不论多少代多长日子没有来往过,只要到了黄峭公祠,就是回到了家。至今,我仍能背诵黄峭公的《遣子诗》:“信马登程往异方,任寻胜地振纲常。足离此境非吾境,身在他乡即故乡。朝夕莫忘亲嘱咐,晨昏需荐祖蒸尝。漫云富贵由天定,三七男儿当自强。”峭公清醒地意识到“燕雀怡堂而殆,鹪鹩巢林而安”,他给自己的二十一个儿子每人一匹马一套家谱一份资财,让他们驰骋四方择地安身。这在当时确实是非凡之举。我最欣赏“足离此境非吾境,身在他乡即故乡”,正是这种胸襟和远见,让黄氏儿郎四海为家,苗裔绵延。至今海内外峭公子孙已达四千多万。

     

        带着这份沉甸甸的情思,在一条浸润着四百年风雨的古街上,我品尝到了和平油炸豆腐的独特风味。新鲜的游浆豆腐经油炸后,色泽金黄,外韧内嫩,香软可口。许多路人禁不起香味的诱惑,站在街边炉旁,手捧刚刚出锅的炸豆腐饕餮一番。一般豆腐须用石膏或卤水点聚,但和平的游浆豆腐却是以老豆浆作酵母发酵而成。加工豆腐时将豆浆倒入特制的锅里,加进适当的母浆,再把豆腐脑舀起分成若干板,压干制成豆腐。这种古法豆腐的制作十分费时,仅让木瓢在豆浆上来回游动就需一个多小时,而从磨浆到出豆腐则要四五个小时。因此,每天的豆腐都是定量制作。

     

        我们在这里吃了一顿豆腐宴,所有的菜肴都是豆腐,有红烧豆腐、油炸豆腐、泥鳅豆腐、排骨豆腐、铁板豆腐,煎、煮、炸、烩、烤,真是一种豆腐,百样做法,百种风味,让我大开眼界大快朵颐。

     

        耐人寻味的是,面前这一块块鲜嫩的豆腐,无一例外都含有昨天的老豆浆。今天、昨天、前天……千年的光阴便这样经由这一缕缕老豆浆接续下来。和平每一块平平常常的豆腐里,都牵系着千年根本,游走着千年风云。

     

        世间难道还有什么比豆腐更柔软又比豆腐更坚韧?千年游浆不断线的是豆腐,百菜尝遍觉得最好吃的也还是豆腐。

     

        望着满满一桌黄、白、红、绿、紫五色杂陈的豆腐宴,我不由想起了黄峭公的《遣子诗》,想起书声悠远的和平书院,想起黄峭公祠前千年络绎不绝前来拜谒的子孙们。

     

        (作者系散文家,《福建文学》杂志原主编)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