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12月02日 星期五

    山东大学:访沂蒙老区 传革命精神

    作者:本报记者 刘博超 赵秋丽 本报通讯员 张清 《光明日报》( 2016年12月02日 04版)

        【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心丈量中国】

     

        山东沂蒙,曾是原中共中央华东分局、山东军区、山东省政府、新四军军部等党政军机关驻地。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诞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革命英雄儿女,为后人树立了一座座不朽的历史丰碑。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之际,山东大学百余名学生党员分赴沂蒙革命老区18个县区开展教育实践活动,追寻先烈红色足迹、实地感受沂蒙老区精神。

     

    探寻旧址,感悟老区精神

     

        “沂蒙的历史,是艰苦奋斗、继往开来的历史,它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谈到本次红色主题调研,赴费县大青山红色革命遗址团队的负责人庞博感慨道:“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沂蒙精神需要我们这些后来人重视并且传承下去。”

     

        黑瓷青瓦,石筑台基,镀铜刻字,泗水县戈山人民抗日纪念塔外,土建学院实践分队的队员一字一句地读着纪念塔背面刻着的碑文,这里记录了泗水县戈山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英雄事迹。日本侵华过程中,先后5次进犯戈山村,千余日伪军攻破戈山,屠杀群众,戈山人民奋起反击,谱写了可歌可泣的战斗史诗。临沂沂东区革命纪念基地、费县大青山突围纪念馆,在沂蒙这片广阔的红色土地上,山大学子留下了回溯历史的坚实足迹。

     

    走访老兵,追忆峥嵘岁月

     

        济宁市泗水县,已88岁高龄的王维洪在家人的搀扶下走出卧室接受了队员的拜访。“我四八年五月入伍,那时候咱泗水刚解放。”老人“在部队总共当了7年的兵”,经历了淮海战役、济南战役和渡江战役,半个多世纪前的事仍历历在目。新中国成立后,王维洪转业做了村党支部书记。“那时候穷,当书记也没干什么大事,就是带头种地。”老人用朴实的话语描绘了新中国成立之初生产一线的场景。退伍后在泗水县创立锦川花生企业的老兵苏贵勇则对队员们说:“公司的企业文化与党和军营是分不开的,革命时期那种坚持、坚韧的精神,在新型农业化的发展上还能继续激励着我们不断克服困难,研发新的技术。”

     

        “深入走访那些民间的退伍军人和优秀党员,他们的精神带给我们很大鼓舞——戎装虽已卸下,却丝毫不影响他们为国家为人民作贡献的心,我们应该向英雄致敬。”队员单钊这样说。

     

    继承传统,探索老区发展之路

     

        唯有传承历史,才能继往开来。山大学子通过实地调研,深入了解社会转型大背景下的老区传统产业现状,结合本学科专业和特色,设计服务于革命老区经济、文化发展等方面的特色项目,以实践探求振兴革命老区之路。

     

        经济学院“红色足迹”团队在新泰市,通过搜集网络信息、发放调查问卷、联系相关人员等诸多方式,了解了新泰市红色旅游区的发展现状,并为当地红色旅游景区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有针对性的建议。历史学院档案学专业的学生以常山庄村为例对沂蒙地区典型的传统村落进行走访考察,调研该地区红色乡村记忆的保护现状,对该地区传承红色记忆的优良做法进行总结提炼,并从专业视角为政府部门进行红色乡村记忆建档提出建议。“铭记历史,敬畏人民,重温党史,感受革命热情。”山东大学团委学生兼职副书记于新九说,通过这次寻觅“红色足迹”活动,同学们被革命老区的历史、精神和文化所震撼。“沂蒙精神”是一面镜子,让爱国主义教育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新时期发展中不忘初心,脚踏实地,奋勇前行。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