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12月01日 星期四

    新力量催生中国电影新气象

    作者:本报记者 李蕾 本报见习记者 张进进 《光明日报》( 2016年12月01日 05版)
    电影《七月与安生》宣传海报。 光明图片
    电影《驴得水》宣传海报。 光明图片
    电影《路边野餐》宣传海报。 光明图片

        近日,由中国电影家协会、武汉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11届华语青年影像论坛”在武汉落幕,论坛从300余部海内外青年华人导演作品中,评选出35部优秀影片进行展映,同时评选出了包括影片《清水里的刀子》的导演王学博、影片《七月与安生》的导演曾国祥等在内的23位“年度新锐影人”,及《路边野餐》《呼吸正常》两部“评委会特别关注”影片,向业界隆重推介。

     

        中国电影新力量不仅在大型节展上大放异彩,而且在商业院线也表现不俗。11月,青年导演刘雨霖将父亲刘震云的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一句顶一万句》拍成同名电影,引发了观众对婚姻问题的思考;12月,张末执导的新片《28岁未成年》又将与其父张艺谋的《长城》同台竞技;还有程耳的《罗曼蒂克消亡史》、王宝强的《大闹天竺》、周隼的《那年夏天你去了哪里》、相国强的《少年巴比伦》、饶晓志的《你好,疯子!》、丁晟的《铁道飞虎》等青年导演新作将陆续登场,抢占岁末电影市场……青年电影人携着独具个性的作品集群式涌现,走向电影产业的舞台中央,不仅带来电影内容形态的新变革,而且也带来了电影投融资模式的新尝试,更带来了媒介融合与人才跨界的新可能,使中国电影产业呈现出一派海纳百川、欣欣向荣的新气象。

     

    艺术手法新:年轻人创作给年轻人看

     

        70后导演赵天宇的电影《微微一笑很倾城》以真人出演的方式,让主人公在游戏场景与真实情境之间自由游走,打通了现实和游戏之间的“次元壁”,用独特的“网游范儿”抓住了年轻观众的眼球;在动画电影《大鱼海棠》中,青年导演梁旋、张春运用中国元素建构了一个魔幻世界;来自重庆的青年导演杨庆则在《火锅英雄》中将山城浓郁的地域风情和犯罪类型融合在一起;张琦执导的《睡在我上铺的兄弟》系列则大胆尝试“网络剧+电影”的套拍方式,先用网络剧塑造人物、铺陈剧情、聚拢人气,再以大电影为完结;《驴得水》和《十二公民》均在表演、场景设置等方面引入了“话剧腔儿”,这种尝试在业界引发了激烈讨论……

     

        “当下新作品频现,一定程度上可以归因于‘年轻人拍给年轻人看’的产业新趋势。”中国电影家协会秘书长饶曙光在本次论坛中表示,青年创作者更乐于亲近观众,研究观影心理。青年观众具有更多变的审美口味和更包容的艺术欣赏态度。年轻观众群体日益庞大,为这批年轻创作者提供了广阔的发挥空间。在“第二届中国电影新力量论坛”上,青年编剧陈舒也表达过类似观点:“我们这一代人与新媒体、互联网一同成长,不仅受过经典文化的滋养,也受过大众文化的熏陶,具有开放、独立的思维模式,更易于与电子游戏、网络文学等新文化样态融合互动。”所以,新生代电影人喜欢跳出条条框框,自觉、主动地对以往的创作套路进行改良创新,去建构不一样的影像世界,用更直接的表达方式与观众沟通。

     

    现实题材火:呈现青年一代思想内涵

     

        “本着看悬疑片的心态走进电影院,却看到了自己的青春和那个时代。”这是影评人对电影《黑处有什么》的评价。谈及这部处女作,导演王一淳说:“2002年父亲突然去世,给我带来极大触动,就想写点东西回望一下20世纪90年代我们共同度过的那段时光。在《黑处有什么》里,我想透过少女的眼睛带观众观望一起连环强奸杀人案,窥探一段幽微细腻的青春成长,感受那个时代的人情冷暖。”这是一个非科班出身的导演新人在创作一部小成本青春片时的“大野心”。同样有如此艺术野心的还有曾国祥。他在电影《七月与安生》中对青春的描摹没有仅停留在谈恋爱、考大学、找工作等现实选择的探讨上,而是深入关注年轻人的心灵成长和自我认知。还有姚婷婷的《谁的青春不迷茫》、杨超的《长江图》、杨子的《喊山》、毕赣的《路边野餐》、刘雨霖的《一句顶一万句》、朱员成的《盛先生的花儿》……近期青年导演创作的作品大多与时下年轻人的所思所想或亲身经历相关。

     

        对这一现象,饶曙光认为:“新生代电影人的创新,没有停留在表层的艺术手法上,而是深入到对主旨的突破。今年涌现的一批青年导演作品,大多选取现实题材,开掘现实生活,让故事人物与百姓的日常情感体验产生共鸣。这说明他们经过摸爬滚打,逐渐摸清了电影市场规律,开始摒弃用浅层娱乐投机取巧的做法,尝试用经验和智慧去回应社会问题和人生课题。这说明了青年创作群体主体意识的觉醒和现实主义精神的回归。”

     

    转行当导演:跨界创作拓宽电影类型

     

        “新力量不单指新生代导演,还涵盖从其他领域跨界而来,日益年轻化、个性化的从业人员。他们与科班出身的电影人互相启发,为电影产业开拓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饶曙光总结道,这就是所谓的跨界融合。比如,徐峥、大鹏、陈思诚等“演员导演”对表演的拿捏;郭敬明、韩寒、王一淳等由写作者转行而来的导演对台词的精心雕琢;崔健、郑钧等“歌手导演”对影片配乐的打磨;周申、刘露等话剧专业出身的导演对戏剧冲突的掌控……都从不同侧面提升着国产电影的表现力,不仅满足了不同群体的观影需求,也促使更多样的类型创作在产业结构中崛起。

     

        电影人之间代际与族群的壁垒逐渐消失,吸引了拥有丰富实践经验、洞悉市场细分需求的跨界精英,但也招来了一些试图利用“粉丝经济”赚一把的玩票者和投机分子。中国传媒大学青年教师刘亭进一步说明:“跨界也可能意味着专业性不强。有些人为了弥补这一短板,用话题炒作、眼球效应代替艺术探索,助长了‘从产品本位滑向营销本位’的不良风气。所以,我们必须对此保持警醒。”

     

    产业不差钱:为创新带来更多可能性

     

        当下中国电影产业的1500家投资主体中,有500家已具备可持续投入电影生产的能力,这是金融资本助推中国电影创作和工业发展的佐证。在中影、上影等传统电影企业持续发力的同时,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等互联网公司也深度“触电”,通过对上游IP争夺、下游票务业务深化,以及中间宣发环节的新媒体营销占领,各自进行着产业部署,在互相竞争中将电影产业的蛋糕越做越大。

     

        中国电影“不差钱”。但相对于大量涌入的资本,成熟优质的电影项目成了紧缺资源。所以很多投资方把目光转向开发新人的潜能上来,通过阿里影业的全球青年电影人发掘行动、华谊兄弟的“H计划”、光线传媒的“新艺人培养计划”等扶持计划挖掘培育新作品。

     

        资本不仅为专业人才培养创造了条件,还给电影技术革新、艺术探索和国际合作提供了机会。刘亭举例,《大鱼海棠》2013年曾以一个6分钟的样片,在网上发起了众筹,4000多人筹到158万元,此举吸引了光线影业的注意,解决了资金难题。再如张艺谋将对自己的新片《长城》进行相应的VR开发。阿里影业获得了已在全球售出超过3000万册的《猫武士》系列小说的电影版权,并请来了曾出品过《地心引力》和《哈利·波特》系列的国际知名制片人大卫·海曼为电影保驾护航……这些对中国电影产业发展和艺术进步有益的举动,都离不开资本的强力支持。“从2015年的峰值到2016年的震荡,在某些悲观论者的眼中所谓的‘拐点’,其实是对中国电影难能可贵的洗礼。近日中国电影新力量佳作连连,创新不断,就雄辩地证明,中国电影市场基本面依然向好。”饶曙光说。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