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11月29日 星期二

    校园戏剧:

    让青春理想在舞台绽放

    作者:本报记者 曹继军 颜维琦 本报通讯员 魏娜 《光明日报》( 2016年11月29日 09版)

        “青春绽放·梦想起航”——18日至26日,第五届中国校园戏剧节在上海举行。来自全国24个省市的29所高校,带来了20台大戏、9个短剧,集中展示了当代校园戏剧的多姿多彩。

     

        在本届戏剧节落幕之际,一场“校园戏剧发展论坛”如约登场。戏剧界资深专家、青年评论员以及大学生观众代表与展演剧目的编、导、演人员,交流切磋如何以戏剧艺术育人树人。

     

    关注社会大主题

     

        中国校园戏剧节创办于2008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举办的首个国家级校园戏剧节,也是唯一以学生为主体的全国性戏剧活动。第五届中国校园戏剧节的展演剧目表明,校园戏剧的主题有了更开阔的视野。获得好评的上海戏剧学院的原创剧目《不要担忧》就是其中之一。

     

        《不要担忧》讲述了一群大学生在安徽山区探访留守儿童过程中,发现许多质朴又温暖的故事。为了创作该剧,上戏导演系老师带着学生深入农村,与留守妇女、留守儿童朝夕相处了一个月,走进了他们的真实生活,贴近了他们的内心世界,这也使得该剧的创作过程既是一次艺术之旅,更是一个教育过程。

     

        以校园名家大师为主角创作的剧目,因为这些名家大师的生命历程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紧相连,使得这样的校园剧成为时代大戏。比如北京大学的音乐剧《元培校长》,上海交大前几届演出的话剧《钱学森》等。从课本剧、校园剧到大师剧,演出的是戏剧,传承的是文化,宣传的是大学使命,培育的是公民道德。

     

        “鼓励学生写校园青春朝气的剧本,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剧本,写有深度的剧本,表达青春理想和人生追求,传播社会正能量。”重庆市剧协秘书长徐冀在论坛上表示,“我们缺的不是编剧人才,而是机制。”

     

    艺术教育作用无法替代

     

        校园戏剧是和正规戏剧并行的有着独立风格的非正规戏剧形态,是戏剧艺术教育中无法替代的支撑和后备,是大学生自我开掘心灵的群体性活动——来自浙江大学的老师桂迎这样说。

     

        据介绍,浙大的黑白剧社每年都有招生,这些并未接受过正规戏剧表演训练的学生,在剧社这个团队中锻炼成长,奉献出许多精彩的舞台艺术作品,还成为学校艺术教育中的“播种机”。

     

        上海交通大学从1997年起重新开设话剧社团,该校人文学院老师汪雨申介绍,交大把校园戏剧定位在普及戏剧教育上,开设了相关的七门课程,请兄弟高校的优秀师资,招收非专业学生,目标就是育人。

     

        谈到校园戏剧教育的目的,上海市剧协主席杨绍林表示,校园戏剧不是为了培养职业演员,而是让学生建立与生活的关系,完成自我实现的过程,而校园戏剧就是个很好的方式。

     

        近10年的校园戏剧拥有良好的土壤,文化底蕴更深厚。校园戏剧节不但继承了往年的优良传统,更提高了学生的审美修养;在校学生参与的热情非常高,从排演经典到原创剧目,演出自己的生活;舞美也从“剪刀+糨糊”变成多媒体、声光电。福建艺术研究所副研究员蔡福军认为,校园戏剧还是要指向创新的戏剧,需要多一些让大家耳目一新的东西。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