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改革新动向】
“小、散、弱”曾经是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的“标签”,企业规模偏小,运营效率不高,研发能力有限,缺乏有带动力的核心产业。从2008年至2015年,仅仅8年的时间,通过不懈的改革追赶,中国电子资产总额从734亿元增至2478亿元,营业收入从686亿元增至1982亿元,相当于“再造两个中国电子”。
电子信息行业市场化程度高、颠覆性创新激烈。“中国电子的业务全是竞争性业务,如果机制体制不变,结构不调,无法生存,改革势在必行。”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芮晓武看来,中国电子改革的目标就是要在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网络安全方面做强做优,路径则是通过市场化运作做好“加减乘除”四则运算。
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信息化是大厦,网络安全是地基。”芮晓武认为,没有网络安全的信息化不堪一击。由此,中国电子吹响了网络安全核心技术研发攻坚的集结号。中国电子联合国内400多家企业,在“自主可控、攻防技术、工业控制”等方面联合突围。新组建的天津飞腾公司在自主研发的核心计算微核基础上,仅用1年半时间就成功研制了FT-2000/64处理器,这是中国自主设计的首款64核通用CPU,也是目前国际市场上最高性能的ARM服务器CPU,在云计算应用领域以及国内金融、电信、能源等关键行业应用系统中,可部分实现对Intel“至强”服务器芯片的替代。
在“网络安全+信息化”的“加法”上着力破题,使中国电子有能力用网络安全的“金刚钻”干更多信息化的“瓷器活”。如今中国电子基于网络安全创新实施的“金税”三期重大项目,全面布局健康医疗大数据等新业务都取得了明显成效。
通过深入推进“战略管控减掉业务管控”,中国电子这个脱胎于计划经济的国有大企业开始轻装上阵。中国电子主动“瘦身健体”,下大力气压缩企业层级,“十二五”以来累计清理近300户低效无效子企业。目前正在通过相关资本运作,使集团公司产权层级由11级减少至8级,实际管理层级逐步控制在4~5级。
截至2015年年底,在中国电子总计634户全资或控股企业中,超过三分之二的企业为混合所有制企业,其资产总额约占集团资产总额的90%。在中国电子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产业基地,400多家合作企业中,民营企业占近90%,在带动民营企业发展的同时,有效放大了国有资本的效用。
(本报记者 温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