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耕读文化的重建与拓展,必须以人为目的,即以人的健康、全面发展为目的。在现代社会,人们面对各种压力,精神与心理疾病增加,更加需要养育人性的新的文化来陶冶情操、涵养人心。
构建现代社会的伦理体系,需要有本土文化,特别是长期积淀下来并且对公序良俗有滋润、滋养作用的儒家礼乐文明来支撑,来起作用。这也是新时代重建和拓展耕读文化的现实意义,即在民间自植灵根,安身立命,返本开新,美政美俗。
新时期耕读文化重建与拓展的工作一定要做实做细。
在方法上,经典教育不能缺位。比如可以编撰传统文化读本。蔡元培先生撰写的《中学修身教科书》和《华工学校讲义》,在民国期间影响甚大,今人合为《国民修养二种》一书。他创造性地转化了本土的文化资源,特别是儒家道德资源,为近代转型的中国社会公德建设与公民教育服务。
建议办好社区书院。在村落和社区布局上要满足“耕读”需求。古代书院都有学规,明确兴教办学的宗旨,落实到身心修养上来。现在的书院职能各异,可以结合实际订立学规。发挥老百姓自己的主动性、积极性与潜力,让社区书院成为老百姓修身增德的道场。建议制定新的家礼社礼。今天许多中国人过生日、婚丧嫁娶都唱西洋歌,奏西洋乐,冠昏丧祭弄得很乱,需整饬。建议建设新时代的“七伦”,即父(母)子(女)有仁亲、夫妻有爱敬、兄弟(姊妹)有情义、朋友有诚信、上下级有义礼、同事有仁智、群己有忠恕。
人性、心性教育,文化理念与信仰的教育是根本的、管总的、长久的。以仁、义、礼、智、信等价值与温、良、恭、俭、让的品行来美政美俗、养心养性是历史上儒家教育的传统,值得我们借鉴。将其用于今天公民道德的建设之中,也是我们今天构建和谐、文明的现代中国社会的需要。(武汉大学国学院院长 郭齐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