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11月27日 星期日

    青岛用大学滋养城市

    作者:本报记者 刘艳杰 《光明日报》( 2016年11月27日 01版)

        【治国理政新思想新实践·新战略带来新气象】

     

        近日,复旦大学青岛研究院和中国科学院科教融合基地同时落户山东青岛西海岸。青岛市委高校工委书记、青岛市教育局局长邓云锋难掩喜悦之情:“2016年是青岛的‘高校丰收年’。”

     

        伴随着“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等理念的实践与发展,近两年来,青岛在“引智”路上衔枚疾进,名校抢滩进青,一个“大腕儿”云集的“高校朋友圈”已经雏形初现。

     

        今年1月,经国务院批复,青岛的城市定位从“中国东部沿海较重要的经济中心”提升为“国家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围绕这一定位,青岛确立了“三中心一基地”的发展宗旨,即打造国家东部沿海重要的创新中心、国内重要的区域性服务中心和国际先进的海洋发展中心,以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目前服务业已占青岛生产总值的半壁江山,海洋经济占GDP比重也突破了22%。”青岛市发改委副主任张旭东表示,服务业崛起和创新型城市的打造,助力青岛向“服务青岛”“创新青岛”华丽转身。

     

        中国海洋大学文新学院副教授马树华认为,青岛要跻身国际化都市必须摆脱拼资源、拼人力的低层次竞争格局,转向依靠科技进步和智力资本提升来完成创新驱动。

     

        青岛理工大学教授谭业庭说:“青岛要建创新中心,吸引大学落户是改善城市人口层次、培养精英文化的好办法。”

     

        2016年年初,青岛亮出了未来5年的“引智”蓝图,出台了《关于加快引进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意见》:计划到2020年,在青高等教育机构(含军事院校)总数增加至50所以上。研究生数量在现有基础上翻一番,在校生数量和高校数量位居计划单列市首位……基本实现50万的高校人才存量。

     

        “我们设立了100亿元的高等教育发展基金,对引进的高等教育机构,给予资金、政策、人才、土地和校区建设方面的支持,力度之大全国少有,但是‘引智’绝对不是来者不拒。”青岛市委高校工委副书记刘鹏照介绍,青岛引进的境内大学原则上为国家一流大学或国内专业排名前5名的高校,境外大学原则上为世界一流大学或拥有一流学科的大学。

     

        除了“天生丽质”的自然环境,青岛还拥有21世纪海洋经济的诸多亮点:海洋国家实验室、国家深海基地、国家科技兴海产业示范基地、全国唯一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众多“国字号”云集于此,也是名校纷至沓来的重要原因。

     

        “复旦大学成立100多年来第一次走出上海办学就选择了青岛,是因为这里良好的科创、文创环境和基础。”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青岛研究院理事长葛均波说。

     

        “20世纪30年代和50年代,东迁青岛的山东大学就曾名家云集,闻一多、梁实秋、沈从文、老舍、童第周等大师执掌教鞭,青岛也因此积淀了深厚的城市文化。”在近日青岛校区启用仪式上,山东大学校长张荣说,山大与青岛再续前缘,将共同打造一张世界级的智慧名片。

     

        “城市孕育了大学,大学滋养了城市。”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李群这样描述城市与大学的关系。大学决定了一个城市的文化气质和创新能力,“高校朋友圈”正在让青岛的国际化都市之梦照进现实。

     

        (本报记者 刘艳杰)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