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11月26日 星期六

    脚踩大地 深入生活

    作者:本报记者 饶翔 郭超 《光明日报》( 2016年11月26日 01版)
    6月19日至7月1日,中国文联等举办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在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龚文豹摄/光明图片

        【关注第十次文代会、第九次作代会】

     

        “艺术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脚踩坚实的大地。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犹如一声号角,广大文艺工作者创作态度进一步端正,服务人民的意识不断增强,奢华浮躁的风气明显改观。社会各界普遍反映,作家艺术家的社会责任感强了,主动深入生活的多了,服务群众、服务基层的文化活动更丰富了,主旋律更加响亮,正能量更加强劲。描写人民、讴歌人民的艺术家占据潮头,“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蔚然成风。广大文艺工作者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广泛投身“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大力推动文艺创作,生动展现时代新生活、弘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深入生活的态度蔚然成风

     

        “作家要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脚踩坚实大地行走,到人民中去,到生活中去,向着人类的精神高地进发。”中国作协主席铁凝说。

     

        5年来,中国作协开展了一系列重大主题采访写作活动。仅2016年,中国作协就分5批组织150余位作家重走长征路,寻访长征的历史遗迹,体验长征的艰难险阻,感受长征精神,接受灵魂洗礼,触摸长征胜利80年来的时代巨变。

     

        自2014年“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开展以来,中国文联及各文艺家协会深入基层,组织各类活动200多场,参与活动的文艺工作者有1000多位,足迹遍布全国17个省区市66个基层活动点。参与地方各级文联和志愿者协会开展的主题实践活动的文艺工作者近7万人,直接受益群众达300多万。

     

        从西北大漠到沿海小岛,从边防哨所到森林草原,从城市建设到兴农一线,文艺工作者们的身影和脚步遍布大江南北,他们一次次远行,一次次归来,又一次次再出发。

     

        “这里没有一寸土地是多余的。”参加“文学三沙行”活动后,青年作家徐则臣讲起少年时代的边疆梦、海洋梦和英雄梦,三沙行让这三个梦变得真实可感。在这里,他对人与自然、世界、他人的关系有了新的认知,“这些将与三沙人的故事一起出现在我日后的作品之中”。

     

        国家话剧院导演白皓天为创作西藏历史题材话剧《共同家园》,克服严重的高原反应,先后14次深入高寒缺氧的西藏腹地,在农牧民家中体验最真切、最实在的藏区生活。

     

        “吃得了采风的‘苦’,才能享受创作的‘甜’。”多次去西藏采风的词作家宋小明说。

     

        从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采风归来的作曲家叶小钢说:“好作品是用脚写出来的。音乐不同于其他艺术门类。采风,包括对当地风土人情的熟悉,对当地民歌和乐器的熟悉,对于作曲家创作来说尤为重要。”

     

    服务人民的意识占据潮头

     

        2016年5月13日,中国作家协会“文学照亮生活”活动在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县启动。铁凝开讲第一课,为宁夏各地的基层作家、文学爱好者带来了长达3个小时的精彩讲座。6月,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在甘肃陇东革命老区为基层作家进行第二讲,吸引听众千余人。7月,作家王树增在海南三沙“哨兵大学堂”为基层官兵开讲第三课,与守岛官兵交流。

     

        把文学的种子撒向基层正是“文学照亮生活”全民公益大讲堂活动的初衷。在西吉县那次活动上,当地小有名气的农民作家康鹏飞分享了他的人生经历:14岁那年差点儿走上人生岔路,旧书摊上一部《平凡的世界》改变了他。“文学照亮了我的生活,当年正是读了三四遍《平凡的世界》,我才发现和书中的主人公相比,我的苦难和艰辛根本算不了什么,他们面对苦难不屈不挠、积极向上的精神让我羞愧难当,我心里只有一个想法,再也不能这样下去了,生活应该有新的开端。”康鹏飞说。

     

        文学的根在基层,人民的需要是文学存在的根本价值。在基层,作家们从身入到心入、情入,丰富自己,服务人民。几十年前,作家柳青“深入到农民群众中去,同农民群众打成一片”,如今,这样的精神和情怀在一代代中国作家之间传承。和人民一道前进,这是柳青的精神和道路,也是新的时代对广大作家发出的热切召唤。面对召唤,作家们沉下心来、扑下身子,泥土味儿重了,百姓情浓了。陕西作协主席贾平凹,与当年的柳青一样,把笔墨倾注在陕西的土地上,他几乎跑遍了陕南重要的乡镇和村庄。张炜、阿来、黄传会、徐剑、王宏甲、欧阳黔森、范稳、邵丽、李骏虎、胡冬林、王小鹰……作家们把目光投向山川、大地、河流,聚焦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关注改革进程中个体的成长和发展,在火热的生活中积累了大量鲜活生动的文学素材。

     

        “故事可以编织,情感却是不能编造的。”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说,“人民不是喊在嘴上,而是要记在心中,父老乡亲就在我们身边,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命运起伏,都会让我们牵挂和动情。”

     

        2015年9月22日,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团长关峡和国交的艺术家们带着重庆市南岸区迎龙镇北斗村农民管乐队、重庆特殊教育中心(盲童学校)扬帆管乐团登上了国家大剧院的舞台。媒体的镜头对准了沐浴在音乐阳光下的盲童,还有那一双双紧握着金光闪闪乐器的粗糙干裂的大手……“我们到过很多世界顶级音乐殿堂,赢得过无数赞誉,但基层群众的掌声最值得骄傲!”关峡说。

     

    “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成为常态

     

        “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是文艺家们创造出无愧时代优秀作品的必由之路,也是中国文联、中国作协引领文艺家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创作导向的必由之路。只有动员更多的文艺工作者踊跃参加“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这项活动才能长期坚持下去。

     

        目前中国文联和全国各文艺家协会已经在有关省区市设立了40个文艺支教点、17个新农村少数民族少儿舞蹈课堂、28所摄影“曙光学校”、35所全国书法“兰亭学校”,翰墨薪传工程已经覆盖到12个省区市部分学校。全国县级以上文联成立各类文艺志愿服务团队1800多支,队伍专业、规模宏大、覆盖面广的全国文艺志愿服务版图初步形成。

     

        中国作协定点深入生活扶持项目是一项具有探索性的举措,自2010年实施以来,先后有367名作家参与其中,出版著作上百部,发表作品400余篇(首)。其中,铁流的报告文学《国家记忆》、黄传会的报告文学《国家的儿子》、马金莲的长篇小说《马兰花开》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马金莲的中短篇小说集《长河》、德本加的中短篇小说集《无雪冬日》、降边嘉措的报告文学《这里是红军走过的地方》、阿拉提·阿斯木的长篇小说《时间悄悄的嘴脸》荣获了第十一届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

     

        “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正成为一种常态,形成一种“家风”,在文学艺术工作者这个大家庭中代代传承。中国音乐家协会名誉主席赵季平珍藏着父亲赵望云在最艰苦的时期拖着病体为他创作的12幅精美生动的册页作品,“封面题词‘生活是艺术的源泉’,这是我至今笔耕不辍的‘家风’。我感到无比欣慰,因为我看到了‘家风’在年轻一代的精神世界中延续着、传承着,更加欣慰的是总书记所倡导的‘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在年轻的艺术工作者中蔚然成风。”赵季平说。

     

        “文艺工作者不能高高在上,不能闭门造车,只有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才能走出象牙塔,走出小圈子,融入大社会。”词作家化方的一席话道出了文艺工作者的共同心声。

     

        (本报记者 饶翔 郭超)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