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正在上海召开的全球第九届健康促进大会上,上海“市民健康自我管理小组项目”作为大会优秀健康促进案例进行了展示和交流。
为何引起如此关注?一组数据也许能够说明问题——上海市爱卫办自2007年起坚持每年在全市所有社区大规模推广“市民健康自我管理小组项目”,通过开展有组织、分类别、标准化的健康科普教育活动提高上海市民慢病防控意识和健康管理技能。截至2015年年底,项目已覆盖全市全部街道(镇)和居(村)委,共建小组2.6万余个,近44万名社区居民参与小组活动。
“正是源于项目的坚持,2.6万余个小组像播种机一样来提高市民的健康素养,目前上海市民的健康素养在全国位居前列,这对于今后控制慢病发病率有较好促进作用。”上海市健康促进委员会原副主任李忠阳介绍。
近几年,慢病已成为上海市民主要的健康问题。上海市18岁及以上人群高血压患病率达28%,35岁以上人群糖尿病患病率超过17%。截至2012年,慢病死亡超过上海人总死亡原因的80%。
李忠阳介绍,慢病自我管理项目每组人数控制在15~20人,每组设立一正一副两位组长,正组长由居委会干部担任,副组长由志愿者担任。同时,每个小组都有1名指导医生或1个指导医生团队参与小组活动。每年活动次数10~12次,包括核心课程培训、健康知识竞赛、健身互动等形式多样的小组活动。其中,核心课程培训要求比较严格,每次上课前由组员交流上次活动的体会和实践情况,彼此监督个人计划的执行情况。
据悉,该模式因其较好的成本效益,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和国内外专家的高度关注和肯定。2013年世界卫生日,世界卫生组织官方网站将该项目作为成功案例进行专题报道,并对这一创新性的科普教育和健康促进项目给予肯定。
(本报北京11月23日电 本报记者 金振娅 颜维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