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11月22日 星期二

    半个世纪的守望相助

    ——内蒙古阿拉善牧民吉满一家的拥军故事

    作者:本报记者 高平 《光明日报》( 2016年11月22日 07版)

        当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飞船从内蒙古阿拉善盟境内成功发射升空时,人们再次关注起这个少数民族边关地区许许多多军爱民、民拥军,守望相助的动人故事。

        蒙古族老阿妈吉满一家就是代表。78岁的吉满育有六子一女,边防连周围8个牧民点30多户牧民几乎全部是她的亲戚。她家祖孙三代从20世纪50年代起,就与开进沙漠戈壁地区的部队建立起割舍不断的军民情。

        50岁的宝勒德是老吉满的大儿子,也是内蒙古阿拉善军分区辖区内为数不多的几个“蒙古包”哨所的哨长。边境地区人口基数小,苏木(乡)、嘎查(村)民兵高度分散,阿拉善军分区就结合临边牧民语言相通、习俗相近的特点,将沿边思想先进的25个牧户统一编号,设立“蒙古包”哨所,每月为其发放500元的误工补贴,明确每周电话通报1次边情、重大情况及时报告。揭牌那天,宝勒德握着军分区司令员李德海的手兴奋地说:“从小到大,我们一直和边防连队守望相助,共同守卫边境安宁稳定,今后我肩上的责任更重了。”

        今年,军分区政委王永华利用边境封控的机会,再一次来到宝勒德家中,宣讲党的重大方针政策,嘱咐他保护好边境生态。宝勒德指着自己后山郁郁葱葱的“生态工程”兴奋地介绍起来。这几年,他在连队官兵的帮助下种下了梭梭、沙枣、苁蓉、锁阳等沙生耐旱植物。生态好了,收入也提高了,一年下来就有十几万元进账。

        宝勒德说得最多的是他与连队官兵并肩战斗的场景。去年11月23日,银根地区下起了鹅毛大雪,有半尺多厚。巡逻队突然发现有可疑车轮印迹。连长孙文政决定由乘驼巡逻分队追击。“那一片我熟悉,我给你们带路省时省力!”正在附近放牧的宝勒德向连长主动请缨。五个多小时过去了,他们将企图偷渡的三名可疑人员抓获。原来,宝勒德是按照大漠中寻找骆驼踪迹的方法找到了已被风雪掩埋的车辆印。

        阿拉腾桑是吉满的侄孙,是银根苏木(镇)的文化专干。他来连队除了与戍边官兵联编联勤外,还有一个任务就是要为边防连队编排文艺节目蒙古族群舞,活跃大家的业余文化生活。

        (本报记者 高平)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