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架的秋短暂而惊艳。谜一般的云、雾、山、水、树、石漫山遍野,挥洒出北纬30°线上独有的神秘奇观。白云深处,一排排新建的标准化架空绝缘线路电杆给红坪镇远近闻名的长寿村点亮了致富路。很难想象,这里曾面临森林覆盖率急剧下降的威胁,人们一度陷入“富饶的贫困”。神农架林区如何摆脱“木头经济”成为四季皆美的国家公园?生态保护是这片沃土“守住”绿色、转型发展的原动力。
神农架位于鄂西北,得名于炎帝神农氏“架木为梯,采尝百草”的传说,是全国唯一一个以“林区”命名的省辖行政区。20世纪60年代起,“木头经济”成为神农架的财政命脉。1970年至1985年间,林区生产木材108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急剧下降至70%,神农架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告别“一木独大”后,神农架产业发展又形成“矿电独大”的格局,高峰时期,电站多达97座,小水电和过度采矿严重威胁动植物的生存环境,“保护”还是“发展”成为一道必做的“选择题”。
神农架及时“踩住了刹车”。“2000年,我们放下斧头,全面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并于2010年启动二期保护工程。”神农架林区林管局局长王兴林说,目前神农架林区森林覆盖率上升至90.4%,保护区内达到96%,森林活立木蓄积量达到2163.04万立方米。2012年起,神农架停止审批水电开发和矿山探采开发项目,有序实施减量管理,神农架水利电力局总工程师张永强介绍:“我们已经关闭了6座小水电,未来5年还将关闭30座小水电。”2015年年底发布的神农架自然资源“体检报告”显示,神农架分布有高等植物3684种、脊椎动物544种、昆虫4358种,与上次调查结果相比分别增加了445种、45种、1120种,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
遵循“保护第一”的原则,意味着生活在神农架林区的8万人“有树不能砍,有兽不能猎,有药不能挖,有荒不能垦”,该如何走出这一“富饶的贫困”?“出路是发展生态经济,突破口是发展生态旅游。”神农架林区党委书记周森锋说,神农架人从尊重自然、保护森林中尝到了甜头。2010年,大九湖国家级湿地公园获批省级自然保护区。湿地恢复了,大九湖迎来了源源不断的山外游客,成为湖北旅游的一张新名片。也正是这一年,卢德炎家的“农家乐”在村里率先开张,当年就赚了4万多元。
“这几十年,我们围垦造田,种过高山蔬菜,一年忙到头,仍然穷得‘叮当响’,过年时买年货都没钱。”48岁的卢德炎说,“现在可不同了,办农家乐一年纯赚三十几万,每年还能出门旅游过年。”今年,卢德炎一家与456户“生态移民”一同搬进了坪阡古镇,旧平房换成3层半的川渝风情客栈,生意更好了。
从前,神农架旅游主打夏天避暑、秋天赏叶,现在“赏雪、滑雪、观野外金丝猴”填补了冬季旅游的“空白”,加上一系列特色旅游线路的推出,交通、住宿等配套设施的建成升级,使神农架林区一年四季都成为旅游旺季。“季节平衡的背后,是神农架旅游从夏秋游走向四季游、从一角游发展到全域游的转变。”神农架旅游委员会主任冯威说,从单一走向系统多元,神农架迈向世界著名生态旅游目的地的路子越来越清晰。2011年至2015年,神农架年游客接待量由不到300万人次攀升至878.3万人次,旅游经济总收入由不到10亿元增至31.38亿元。2015年,全区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3653元,同比增长9.0%,农村居民实际增速快于城镇居民1.4个百分点。
今年6月,神农架林区正式获批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包括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神农架国家地质公园、神农架大九湖国家湿地公园、神农架国家森林公园四个“国字头”保护地,总面积1170平方千米,占神农架总林区面积的35.97%。“十二五”期间,神农架林区还接连斩获世界地质公园、国际湿地名录等10张世界级名片。“得益于卓有成效的保护措施,神农架森林生态系统和动植物得到有效保护,神农架林区开创的社区参与保护、科教融入生态旅游的发展模式具有创新和示范意义。”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秘书长王丁说。
(本报记者 夏静 本报通讯员 陈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