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随着马拉喀什气候大会主席萨拉赫丁·迈祖阿尔敲下木槌,《马拉喀什行动宣言》获得一致通过。《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196个缔约方的代表们集体起立鼓掌。
本届气候大会是《巴黎协定》生效后的首次缔约方会议。“在各方努力下,大会已经就落实《巴黎协定》的议程达成一致,向国际社会展示了各国的决心。”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中国代表团团长解振华表示。
开启“落实和行动”的崭新时代
马拉喀什气候会议多边谈判大使阿齐兹·马库瓦尔说,《马拉喀什行动宣言》的发布标志着全球进入“落实和行动”的新时代。
11月4日,《巴黎协定》正式生效。在解振华看来,其生效时间之短,“创造了全球治理中的一个奇迹”。截至11月16日,已有110个缔约方批准了这一协定,其温室气体排放量超过全球总排放量的75%。
针对落实的具体安排,《马拉喀什行动宣言》体现了鲜明立场。宣言呼吁各方作出最大政治承诺,把应对气候变化作为当务之急,帮助最易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国家提高应对能力,同时支持消除贫困,保障粮食安全。宣言还重申发达国家在气候治理问题上应兑现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的承诺。
落实“1000亿美元”的承诺
发达国家此前承诺,到2020年每年提供1000亿美元资金用于帮助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目前,发达国家已拿出了一份“出资路线图”。
但是发展中国家对这个路线图并不认可,认为存在着资金重复计算,需要进一步磋商,当务之急是要把公共资金的蛋糕做大,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适应能力。
“马拉喀什气候会议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也与预期有差距,尚需努力。”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巢清尘在接受光明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巢清尘坦言,落实关键看行动。《巴黎协定》下的资金运行机制、应急模式的确定,《〈京都议定书〉多哈修正案》的完成,发达国家承诺的1000亿美元资金的落实等,都似乎没有取得明显进展,同时美国政府换届对后巴黎进程的影响仍需观察。
对于美国政府换届及其气候政策走向,解振华表明了三点立场:其一,《巴黎协定》是近200个缔约方达成的共识,代表了全球绿色发展和低碳转型的趋势。各国只有顺应潮流,才是“明智的,有远见的”。其二,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政策、措施、行动都不会改变。《巴黎协定》的要求和中国国内的发展战略高度一致,符合中国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其三,美国政府换届了,但中美合作仍将继续,两国在气候领域会找到合作结合点。
减排与合作的“中国贡献”
来自世界银行的报告显示,1990年至2010年间,中国节能总量对全球节能总量的贡献率达52%以上。“这是对中国减排工作所作贡献的‘公平评价’。”马拉喀什气候大会中国代表团副团长谢极说。
中国近日公布的《“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就应对气候变化、推进低碳发展提出多项目标,明确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5年下降18%。为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中国明确2017年将建立全国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在《巴黎协定》的框架下,中国提出了有雄心、有力度的国家自主贡献的四大目标:到203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要比20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在总能源当中的比例提升到20%左右;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达到峰值;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45亿立方米。
与此同时,中国正帮助更多发展中国家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中国在2020年前向发展中国家提供100个生态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项目。中国设立了200亿元的中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在发展中国家开展10个低碳示范区、100个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项目及培训1000名应对气候变化人员。“目前已制定项目实施方案并陆续启动实施。”谢极透露。
(本报记者 冯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