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同存异】
在中国当代社会,“艺术家”的内涵主要来自两个渠道:其一是发端于欧洲并经日本到达我国后的一条脉络;其二是传承自苏联并在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中发扬光大的马克思主义路线。二者不尽相同,却又紧密相连,由此掀开了中国艺术界长达数十年的关于艺术家应该“长什么样”的争论。
但很多时候,我们忽略了中国艺术家还有最传统的一个面相,即爱党爱国、传承中华优秀知识分子德行并积极为地方发展作出贡献。无论社会如何发展,艺术家始终不能脱离这个基本面,这可以说是当代中国艺术工作者的三维“肖像”。
爱国,是肖像的第一个维度。“国”在当代中国至少有制度、执政党、版图三层意思,“爱国”的意思也就包括了热爱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制度、祖国三层。其中,“爱党”是第一位的。热爱中国共产党应是社会主义中国的艺术家最基本的政治立场之一,这个立场直接关系到艺术家们的工作是否与时代精神相一致,直接关系到艺术作品是否有生命力。
爱党,意味着热爱社会主义制度。在艺术作品中,这具体表现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歌颂还是暗讽,是传播正能量还是提供负情绪。如果不能为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根本需要服务,就不能称为合格的艺术家。这当然也包括热爱祖国,自觉抵御一切外来势力对祖国的危害。爱国情怀就像爱情话题一样,最能感召中华儿女团结奋斗。
第二维肖像即知识分子的德行,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德艺双馨”。艺术家应当按照德艺双馨的要求,遵守法律法规,恪守职业道德,严格要求自己的一言一行,努力为广大百姓树立榜样。其次,要勇于说真话。艺术家应意识到自己是“站在公众舞台上发言”。在描述社会建设中一些暂时不如意的问题时,要以积极向上的笔调传递真善美,这是主流意识形态当中极为重要的一点。
艺术家都有故乡,故乡是艺术创作的重要源泉。因此,为故土描摹,为地方发展鼓与呼,便成为艺术家的第三维肖像。将故土田间地头的歌声巧妙包装并向外界传播,利用艺术化手段向世界展示家乡的美,应该成为艺术家经常性的工作。这就要求艺术家们热爱家乡,经常深入基层展开调研,用艺术精品讲好家乡的故事。
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今天,越来越多的艺校毕业生选择投身市场,自主择业。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的变革,也催生了一大批新的文艺类型,带来文艺观念和文艺实践的深刻变化。新生的艺术家更加亲近市场,但同时也不妨其继承当代艺术的诸种传统。对待他们,一方面要给予更多包容,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引导。唯有使之更靠近中国艺术家的三维“肖像”,才能将其培养成繁荣社会主义文艺的重要力量。
(作者系广西艺术学院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