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宫二号与神州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圆满完成。11月18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就该任务举行发布会,邀请此次任务相关单位负责人介绍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2017年我国将发射首艘货运飞船
神五突破载人飞天、神六实现两人多天,神七突破出舱活动、神八实现无人对接、神九突破载人交会对接……每艘飞船型号的更新,都意味着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实现巨大跨越。
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王兆耀看来,此次任务的圆满成功对我国的航天事业来说意义非凡,“标志着我国空间实验飞行任务取得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重要成果,为我国空间站建造运营和航天员长期驻留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具体而言,此次任务验证了航天员中期驻留的生命保障技术、人机协同在轨维修技术,考核了空间站运行轨道的交会对接、组合体运行、载人飞船返回等相关技术,还积累了长期飞行任务管理和组织实施较大规模空间应用试验的相关经验。
“太空探索永无止境,航天攻关任重道远”。王兆耀透露,2017年,我国将发射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进行推进剂补加试验,进一步验证掌握空间站建造运营相关关键技术,全面完成空间实验室阶段任务。
空间站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的最高目标。从无人飞行到载人飞行,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从舱内实验到太空行走,从短期停留到中期驻留……中国人正一步一个脚印走近属于自己的太空家园——空间站。“随着中国空间站建设的稳步推进,到2022年前后,中国载人航天‘三步走’发展战略目标将全部实现。”王兆耀说。
我国已具备长期载人航天飞行驻留保障技术
从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组合体10天的飞行时间到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组合体30天的飞行时间,20天的背后不仅仅是数字的增加,更意味着我国已具备长期载人航天飞行驻留保障技术。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副总设计师黄伟芬认为,长期驻留保障技术体现在三方面,即健康保障、生活保障和工作保障。“在整个飞行任务期间,我们定期对这些保障措施进行动态评估,可以看到航天员在轨状态非常好。”黄伟芬说,此次任务给航天员提供了百余种航天食品,“景海鹏是山西人,我们给他配了山西陈醋,陈冬是河南人,我们给他配了他喜欢吃的面条,尽最大努力,坚持以人为本。”
另外,此次任务在轨验证了长期驻留保障技术中的关键技术。“比如对空间站长期飞行非常重要的锻炼设备跑台束缚系统的性能验证,这次任务航天员首次在轨实现了跑步锻炼。”黄伟芬介绍,此外还进行了天地远程医疗系统的验证,这是解决未来长期飞行,航天员看病问题的一个关键技术;也研制了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心理舒缓系统,保障航天员长期飞行中的心理健康。
面临技术挑战的还有测控通信系统,它作为天地之间唯一的纽带,承担着航天器的跟踪、轨道确定、数据传输、图像话音传输等工作。“我们的航天员在轨飞行了33天,突破了以往的纪录一倍多,这对地面飞控人员的操控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主任李剑表示。
李剑介绍,此次任务使得很多关键技术得到了突破。比如天宫二号长时间、高精度的轨道预报、飞船393公里远距离导引的策略和返回控制、伴星绕飞、驻留保持控制等技术都得到了全面突破。
(本报北京11月18日电 本报记者 叶乐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