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2025调研行】
·开栏的话·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
目前,美国工业互联网正以信息技术优势整合制造业,主导新产业生态体系话语权;德国提出工业4.0,以应用信息技术保持装备供应优势……全球制造业格局正面临重大调整,各大制造强国纷纷抢占制造业竞争高地,重塑制造业竞争新优势。
对此,我国提出“中国制造2025”,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推动制造业迈向中高端,大力建设制造强国。近日,记者走进湖北湖南等地,进行了调研采访。本报今天起开设《中国制造2025调研行》专栏,讲述武汉、宜昌、长沙、株洲等地落实“中国制造2025”,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故事。
120多年前,张之洞出任湖广总督,在武汉兴办工厂,编练新军,创立“湖北枪炮厂”,即后来的“汉阳兵工厂”,为武汉近代工业发展奠定基础。之后几十年里,兵工厂生产的步枪装备了好几代中国军人,“汉阳造”也因此蜚声中外。
作为中国近代工业发祥地之一的武汉,近年来围绕“中国制造2025”,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推进“工业倍增”计划,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武汉·中国光谷”实现跨越发展,“新武汉造”正在加速崛起。
工业增长背后的答案
今年1至9月,武汉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7%,但利润总额增长21%。这些数据背后有何含金量?增长的动力是什么?
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的空调外机智能制造示范车间里,大量工业机器人正挥舞着“手臂”有序进行焊接、组装作业,一台空调外机只需18秒便可下线。“智能化流水线使得制造效率提升15%,产品合格率从97%提升至99.9%。”总经理杨浩说。
目前,该公司正在推进智能制造和智能产品“双智战略”,未来还将投入40亿元至50亿元进行智能化改造升级,预计今年智能产品会占公司总产量的30%,2017年占比50%,2018年达70%以上。
这是一家企业的选择,也是整个武汉市的选择。
作为我国重要的科教基地、工业基地,武汉拥有67名两院院士,其中近三分之一的院士从事智能制造相关工作。“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加快推进智能制造发展,既是武汉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武汉建设具有强大带动作用的中心城市、国家创新型城市应有的担当和使命。”武汉市市长万勇说。
“中国光谷”营造的生态
创建于1988年的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经过多年发展,已成为全球第一大光纤预制棒及光纤供货商和全球第二大光缆供应商。
“过去进口预制棒设备需要300万欧元,现在自主创新研发制造,成本不到300万元人民币,成本大大降低。”公司总裁庄丹说,公司坚持自主创新,每年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5%以上,同时,在持续推进核心装备智能化升级的过程中,瞄准物流、包装等辅助制造环节,加大改进力度,不断探索智能工厂的整体解决方案。
长飞公司是“武汉·中国光谷”创新创业的真实写照。
“光谷”自成立以来,一直弘扬“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文化,积极营造“让创业变成一种生活方式,创新变成一种人生追求”的氛围,形成一种“创业—成功—再创业”“创业—失败—再创业”的“光谷”文化。
通过多种优惠政策吸引人才、集聚资本,以及打造创新平台,“光谷”不断释放新活力——一大批新晋互联网企业快速成长;中高档数控系统、超重型数控机床、3D打印、工业机器人等形成一定竞争优势……
武汉市委常委、东湖高新区党工委书记胡立山表示,未来“光谷”将秉承“合伙原则”,推进自由创新区建设,打造创新光谷;秉承“跨界思维”,构建“光联万物”产业生态,打造实力光谷;秉承“世界情怀”,构筑内陆开放高地,打造开放光谷;秉承“痛点思维”,构建全新城市形态,建设智慧光谷。
创新驱动形成的动力
近年来,武汉抓住创新“牛鼻子”,引导各类社会资源聚集,推动制造业走上创新驱动之路。超高速超大容量超长距离光传输等一批世界领先的技术成果不断涌现;个性化定制、远程诊断维护、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云制造等制造业新模式不断成长。
“兴船报国、创新超越”,这是武汉船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的企业精神。武汉船机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针对船海工程机电设备个性化定制、单件小批量的需求特点,以及自动化、智能化技术发展趋势,不断强化技术创新,打造出船海工程机电设备数字化工厂。
“数字化设计贯穿产品生产过程,解决成本、效率和质量问题,是武汉船机智能制造的最大特点,具有借鉴意义。”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装备工业研究所所长左世全说。
“未来武汉将加快建立新兴产业培育模式、先进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创新模式,以及制造业产业创新体系。”万勇表示,到2020年,武汉将实现“三个70%”:在工业总产值中,高新技术产业比重超过70%;在高新技术产业中,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超过70%;在高新技术企业中,民营科技企业的数量超过70%。
(本报记者 刘坤 夏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