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11月15日 星期二

    异中求同 创新探索 构建话语

    作者:黄仁伟 《光明日报》( 2016年11月15日 10版)

        【论书杂谭】  

     

        作为上海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举全院之力完成的《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学术前沿丛书》经过两年的努力,终于面世了。本系列书力争吸纳各方观点,着眼于重要领域的重大问题。希望使读者在读完其中一本之后,对某个学科有一个全面了解;在读完20本之后,对中国社会科学有一种鸟瞰的感觉;在读完三个系列后,对中外社会科学能够获得比较鉴别的能力。这种梳理本身就是为中国社会科学进一步发展找到来龙去脉,进而对于这些问题进行集中探讨和联合攻关,以关键领域和重大问题的有效突破带动整个社会科学领域的全面提升。通过梳理学科理论前沿,把握重大领域、关键问题,呈现流派观点、学术争鸣,对于我国社会科学创新和中国话语权构建有所认识。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科学的发展历程呈现若干阶段性特点。一是从拨乱反正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二是批判引进西方社会科学方法并补缺学科体系空白;三是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方向;四是参与经济全球化大趋势和确立中国和平发展道路;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伟大中国梦;六是中国文化走出去并初步形成国际话语权。在推动中国现代化的历史变革中,中国社会科学领域的理论探索和创新精神,为建立中国流派的话语体系开辟了道路。换言之,经历三十多年的积累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科学理论体系已具备条件。

     

        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是在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氛围中发展起来的。它在实践中会有不同观点、不同方法和不同侧重点的交锋,从不同的角度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发展道路、发展模式以及中国与世界的关系进行观察,进行战略设计,构建理论概念。这些差异恰恰是中国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必要条件。我们看到,三十多年来,正是这些不同观点的交锋共同塑造了中国社会科学发展的基本方向,使我们能够更全面地探索事件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挑战,从而在不同情况下提出不同战略和政策选择,对已有的战略和政策进行补充和完善。更重要的是对新形势、新环境提出新的战略、理念和框架设计。

     

        同时,必须从整体上了解中国社会科学在重大领域发现的重大问题、提出的重要观点。在这过程中,各种观点不免有各自的局限性,甚至偏执一词。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过滤沉淀,就会发现这些不同观点实际上是一个整体。只有运用整体观,才能了解中国社会科学发展的重大突破点和转折点。如果抓住一时一事的某个观点就以为是社会科学的全部,肯定会出现偏差甚至误导。尤其是我们进行学科体系建设时,培养年青一代社会科学工作者时,更需要系统、完整的介绍,而不是片面、碎片化的介绍,通过不同观点的点对点之间的连接形成理论的线和面。

     

        本系列书以问题来引导思考、以争议来摆明观点、以焦点进行探索。这种形式还不足以穷尽目前国内理论界的争论和探索,但是它有助于把这种真理性的观察向前推进。中国社会科学发展之快、涉及领域之广、研究难度之大,使我们难以穷尽中国社会科学研究和关注的所有问题。我们相信,中国社会科学的发展前景广阔,中国学派将以西方学者难以想象的深度和广度向前发展,从而取得空前的国际话语权。

     

        (作者系上海社科院副院长)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