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末冬初,天山山脉深处的峡谷里已是寒意袭人。近日,一行人骑马踏入东天山的一条峡谷,他们要探寻曾在史书上记载的务涂谷车师后部王庭所在地。
王庭的历史
车师古道,又名他地道。2000多年前,车师王国被天山一分为二,天山以南为“车师前部王国”,即今天的吐鲁番一带;天山以北为“车师后部王国”,即今天昌吉回族自治州吉木萨尔县一带。由于两地之间有天山阻隔,随着天山南北的交易互市,逐渐形成了一条古道,称为“车师古道”,车师前国和后国就是通过这条道路连接。
车师前国的治城在交河,也就是吐鲁番。“后王居务涂谷,去长史所居五百里,去洛阳九千六百二十里。领户四千余,口万五千余,胜兵三千余人。前后部及东且弥、卑陆、蒲类、移支,是为车师六国,北与匈奴接。前部西通焉耆北道,后部西通乌孙。”
《后汉书》里记载的这段话,给后人指明了务涂谷具体的方位。但2000多年来,人们对务涂谷在什么地方,一直众说纷纭,有的说在乌鲁木齐附近,有的说在吉木萨尔县城附近,也有的说就在这条车师古道的山中。
车师当年夹在汉与匈奴两大政权之间,成为汉与匈奴争夺的热点,先后归属汉与匈奴,最终被汉征讨,灭于高昌。
西汉末年,西域各国军事力量日益强大,雄踞天山北麓的车师六国中,又以车师后国最为强大。它的领地就位于赫赫有名的北庭都护府所在地——新疆吉木萨尔县南部山区水草丰美的牧场。它的发展壮大,直接影响着西汉王朝对西域地区的管辖与统治。但对它的王庭牙帐的记载,只有《后汉书》等历史文献中“后王居务涂谷”的粗略文字。
寻找王庭所在
“连自己故乡的历史都搞不清楚,这就是一种失职。”新疆吉木萨尔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蒋飞龙这样表示。为了填补这段历史空白,蒋飞龙开始多方筹措。最终由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新疆考古队队长巫新华牵头的车师古道科考探险队,对吉木萨尔县南部山区车师古道等地进行为期四天三夜的考古探索。
车师古道的山谷风景绝美却寸步难行,喜怒无常的气候、怪石嶙峋的山路和奔腾的大河,将一切现代化陆地交通工具挡在了山外,只有骑马或者步行才能接近。
当考古队员爬升到海拔3000多米高时,只有一人宽的石门子显露在大家眼前。相传石门子是兵家必争之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登顶琼达坂时,科考探险队一行已经连续攀爬了6个多小时。琼达坂是一座山口,雪山的背后就是吐鲁番大河沿镇,百公里外就是高昌故城遗址。琼达坂上寸草不生,遍地都是古海洋植物化石。这说明,昔日的海底现在竟然变为高山大坂。
在琼达坂西侧山坡上,一根根盆口粗的松木桩竖着埋在土里,地面上堆积和散落着一大堆碎石块,而山坡上的碎石又规则地排列着。大家用小铲子清理后,人工锯切过的痕迹显露出来。
科考队队员、吉木萨尔县文物局考古队队长张丁判断,这是个楔面,是古代木结构建筑最常用的搭建方式。这些立柱是建筑地基,立柱上面应该搭有平台。按照木桩的粗细和分布密度来看,上面的平台应该不小,而且一般民居也不会有这种建筑结构。
巫新华小心翼翼地从截面上取下一块木头,准备回去后通过仪器分析这座木结构建筑的年龄。根据山谷周边环境,巫新华断定,务涂谷不在车师古道这个山谷里。车师古道相对于别的山谷更加利于通行,不利于王城的攻战防守,一路也无大面积连片草场供养王庭牙帐的数千人马。
找到王庭踪迹
根据卫星地图,科考探险队一行最终走进了吾塘沟。刚进入吾塘沟,巫新华眼睛一亮:“是这里。”巫新华说,从地势上看,吾塘沟地势平坦,四季河水不断,草场面积大,适合放牧,而三面环山、南部大坂极为凶险,易守难攻,只要守住山谷北部沟口,整个山谷牢不可破,而且吾塘沟内风景优美,气候温和,是车师后国王庭牙帐绝对首选之地。
据巫新华推断,这里可能就是古车师后国王庭牙帐所在地。他分析认为,由于游牧部落的生活习惯,即便是王庭牙帐,也不会像中原王朝一样兴建城池。后来它逐渐败落,又在魏晋时期臣属突厥,并化为突厥的哥舒部落,车师后国就此湮灭在历史的浪潮中。
蒋飞龙说:“这次科考探险,用实际科考填补了一些历史文化空白,也是第一次科学系统地对吉木萨尔县南部山区环线路线进行实地勘察和挖掘,对开辟天山廊道新的徒步探险科考道路、挖掘西域文化历史等,都有深远意义。”
(本报记者 王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