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11月13日 星期日

    遇见南海藤编

    作者:杨忆霖 《光明日报》( 2016年11月13日 11版)
    渔翁得鲤(藤编) 郑洪佳

        【文心艺语】

     

        九月末,广东佛山南海区的天气依然如夏季一般,街道两旁的紫荆花和鸡蛋花开得繁盛,雨水打在芭蕉叶上,滴答滴答的。透过玻璃窗户,郁郁葱葱的棕榈树依次排列在车道的两旁,绿意盎然。

     

        看到棕榈树,想到前段时间在中国美术馆偶遇一位手艺人,将一叠叶子对折削开,或编成孔雀开屏,或编成青青蚱蜢,或编成百变玫瑰……我缠着手艺人教我简单的玫瑰花编织方法,他耐心教了四十分钟之久,我竟只是学了些皮毛。我说这叶子在北京是不曾见过的,他告诉我是托朋友从广东买的棕榈叶。

     

        如今异地遇见真真切切的棕榈,我心中有了更多的疑问,广东的棕榈树如此之多,难道就这样浪费了?正在疑问时,听到同车的一位朋友说棕榈是南海藤编的原材料,以棕榈藤类植物茎杆的表皮和芯编制的实用品和工艺品远销东南亚、日本、美国等世界各地。南海藤编曾是南海出口创汇的主要支柱产业,对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解决劳动力就业问题起了重大作用,同时加强了中外文化交流,是沟通海内外华人、传承中华传统技艺的文化桥梁,具有较强的社会价值、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

     

        《南海县志》记载:“藤生南海滨,引蔓青且长……岭南藤类至多,货于天下,其织作藤器者,十家而二……泌冲堡、白沙、陈溪、涌口三乡织作枕席尤佳。”

     

        跟随友人的脚步前往当地人都熟知的南海藤编(大沥)传习所,我被眼前古朴的质感吸引住了。30年前的藤编香水架、50年前的制藤小机器、100年前的藤箱……一个个有历史厚重感的藤织物摆放在橱窗里,两边的墙壁上挂满南海藤编的历史故事。沿着橱窗往前走,“岭南佳果”藤编荔枝在绿叶中交相辉映;藤编龙蜷曲着身体,胡须看起来像是在上下摆动似的;一只伸长脖子的长颈鹿在地里闲逛,神态十分讨喜;两只懒洋洋的鸭子扭动着脖子,打理羽毛。行走其中,巧夺天工的纹理,雕刻精细的花纹,古朴中带有恬淡,宁静致远,气度超然,如在幽幽竹林里聆听风吟,恰似世外桃源观风景。

     

        抬头仰望墙壁上挂满的南海藤编历史,北宋欧阳修等编撰的《新唐书∙地理志》记载,早在唐朝南海藤制品工艺就已达到较高水平,随着历代的创新发展,南海藤编逐渐形成了8000多个花色品种,主要有藤皮、藤芯、藤席、藤笪、藤织件和藤家具6大类。指尖滑过摆放整齐的藤织件,不远处古代神箭手养由基在白马上一箭射穿七层铠甲的神态,在手艺人的巧手之下,被编织得惟妙惟肖。《战国策·西周策》中记载:“楚有养由基者,善射;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南海藤编将历史重拾眼前,其百步穿杨的技术在藤编中被完美阐释。

     

        走至敞亮处,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正在专心地摆弄着玫红、浆白、竹青、浅黄的细长藤条,狭长的木桌上摆得密密麻麻。一只编好的藤筐恰若夜晚的半月,颜色与弧度完美契合。

     

        我凑到老人面前,摩拳擦掌,想要尝试一番。老人见状,热心地拿起藤条教我编制一个小藤篮。她挑选了几条约30厘米长的藤料。将藤料两两组合作为主枝,交叉叠放递到我手里,接着另取一条藤料,用水沾湿,使其变得湿软,然后对折套住其中一组主枝,分别一上一下绕主枝编织。重复几次,老人将藤料一上一下地绕过每组主枝,并紧挨中心。演示几次后,老人便在旁边看着我编,并告诉我在编织时,要不断把中心往下压,往后的编织逐渐收紧,最终形成一个篮子的初步形态。编织到篮子口时,两条藤料呈交叉状态围绕主枝,作为收口的纹理。最后,交叉编织一圈后,多余的藤料往下压,待篮子口花纹编织完,用于编织出手挽部分。几个小时在指尖悄悄溜走,我在老人的悉心指导下,小藤篮的雏形显现出来。

     

        天色已晚,只能拜别老人,临走时双手接下老人一张名片,才得知她叫冯贵英,常年在南海藤编(大沥)传习所和广东各大高校义务教授藤编爱好者制藤技艺。她通过一双灵巧的双手,编制出风格各异、图案优美的藤制品,将藤编技艺传承下去。

     

        蔡元培曾说过,以美育代宗教,让每一个人的心中有美的信仰。在这个物质消费与精神追求并行的时代,艺术变得不再曲高和寡,开始慢慢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南海藤编技艺随着艺人们的不断传承,让我的心中多了份美的信仰。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