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和我的祖国】
“征服狂风黄沙,燃烧希望火焰;永恒的身影和微笑,是如此辉煌和平凡。马兰花,默默人间美丽,马兰花,静静岁月流传;马兰花,默默绽放荒野,马兰花,静静安详天边……”
每当听到这首《马兰花开》,我的思绪就会飞到千里之外的马兰基地,我仿佛听到邓稼先和他的战友们望着那壮丽的蘑菇云的欢呼声,嗅到空气中残留的马兰花香……我被感动,被震撼。他们如马兰花般扎根在茫茫戈壁滩,为了热土家园不受外敌践踏而隐姓埋名,在物质极度匮乏的条件下造出了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用生命凝聚成了那一瞬的光芒。
我深知,这感动与震撼,来自前辈们大无畏的爱国精神与感天动地的革命豪情。60余年来,中国核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两弹一艇到核能和平利用,几代核工业人艰苦创业、开拓创新,支撑他们的是从未改变的强国兴邦梦。
而今,这梦想传递到了我们这一代手中。今年夏天,88名同样胸怀核能梦的清华学子,分赴北京、天津、包头等地,深入核工业19家相关单位,探访前辈足迹,感受行业脉动,勾勒美好蓝图。我有幸成为他们之中的一员,身体力行“核能兴邦”梦。
在兰州某厂,我们聆听原厂党委书记王真富爷爷给我们讲述艰苦卓绝的创业史。从“为达到苏联专家的卫生标准,全厂1400多名职工一天一夜清扫工厂”的故事,到苏联专家撤走后“全国44个大中城市,237个工厂大力协同专为该厂仿制、研制设备”的行动,情到深处,王爷爷每每泪流。不忘来路,方知一切来之不易,必当万分珍惜。
在太原中核某公司,我们行动起来,为社区居民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核科普活动。从辐射基础知识到涉核谣言辨析,从核电介绍到“华龙一号”走出去,在轻松的氛围中拉近了老百姓与核的距离,减轻了恐核心理。身体力行,才懂得“核能兴邦”梦任重而道远。
在核工业西南某研究院,我们感动于60余年来无数人投身到受控核聚变研究之中,被不断更新进步的中国环流器震撼。在中核北方某公司,我们见到了世界上最先进的第四代核能系统——高温气冷堆与快堆所需的核燃料元件;在秦山核电站与大亚湾核电站,我们参观了龙腾2025核电站延寿创新项目及能动与非能动相结合创新措施……核能领域广阔的前景呼唤更多的创新人才。展望未来,深知我兴核能,核能才得以兴邦。
中国核工业在坎坷发展一甲子以后,该怎样不辜负前辈的艰苦奋斗,将历史荣光与强国梦想沉淀为披荆斩棘的锐气?我们的回答是,“我兴核能,核能兴邦”,将个人的理想追求同国家民族的需求联系起来,化作一株株马兰花,扎根神州大地,凝聚青春甚至一生的光芒,在追逐强国梦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作者系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