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奇观·2016年“双十一”专题聚焦】
网红直播、时装秀、VR购物;从线上到线下全渠道融合、从国内到国际市场“买全球”“卖全球”;从淘宝到京东,从聚美优品到家乐福……“双十一”堪称中国消费与中国经济的奇观,走到第八年的“双十一”见证了中国消费的变迁,见证了中国经济的转型和升级。
新技术带动全民购物狂欢
11月10日上午,一架京东M系列机型的无人机飞到西安市长安区西樊村上空,在1米高的位置悬停,抛下一件包裹后迅速升空离去;等待接货的乡村配送员随即打开包裹,将一件件商品送往各户……
在易观电商分析师杨亚琼看来,“双十一”已走过了7年,消费者更加理性,购物决策更符合自己的实际需求,创新开拓市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也是电商纷纷以新技术博消费者欢心的真正原因。
“双十一”尚未到,各地的星巴克门店、KFC门店、苏宁易购等商场门口就出现了这样的场面:大量市民举着手机东扫扫西扫扫——这是淘宝结合了AR(增强现实技术)和LBS(基于位置的服务)推出的“寻找狂欢猫”全球互动游戏,是“双十一”借助新技术的推广活动。只要打开手机淘宝和天猫,通过摄像头进入捕捉界面,就可以感受在现实环境中捕捉虚拟猫的乐趣,同时获得红包和各种优惠。
11月1日零点,天猫推出的全球首个虚拟现实购物商场——Buy+频道正式上线。梅西百货、Target、Costco等中国消费者难以触达的商场和品牌成为这次Buy+优先选择的品牌商。上线首个小时,就有近3万消费者戴上VR眼镜涌入尝鲜。带上VR眼镜,当你的双眼盯住某款商品,系统会自动判断这是你心仪的商品,随即这款商品就会从货架上“飞”到眼前……
“双十一”现象见证质变
2009年的首届“双十一”,阿里巴巴旗下电商平台单日交易额仅为5200万元。随后几年,交易额以几何级数增长,2015年达912.17亿元。有机构预测,今年“双十一”交易规模将迈入千亿元级。
今天,“双十一”已成为全民的购物嘉年华,成为消费娱乐化的体验和满足社交需求的一种方式。从一家电商的促销创意到全体商业形态的深度参与,折射的是中国消费业态的转型和升级。
11月10日10时,遍布中国60多个城市的家乐福超市,首次启动大规模“双十一”促销行动。在之后的36个小时内,所有这些卖场不仅通宵营业,消费者还可通过现场和网络购物方式以最低5折起的价格订购23大类商品。
从冷眼旁观、拒绝参加到深度参与,让家乐福这个零售巨子做出巨大改变的是中国消费市场的暴涨。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1—9月份,全国网上零售额34651亿元,同比增长26.1%。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27950亿元,增长25.1%,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1.7%。
今年是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下沙园区投入“双十一”网购狂欢的第3年。早在9月底,园区内的各大电商平台和企业就陆续开始为促销活动做备货准备。
来自杭州海关隶属经济技术开发区海关的信息,从目前园区跨境商品保税进口量来看,跨境商品的结构发生了一些变化,一些新潮商品异军突起,出现在了保税进口的清单内。截至目前,下沙园区里已经有23000种跨境电子商务保税进口商品。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吃喝穿用上有了更高追求,购物需求开始向多元化发展。
开启新消费时代
“经过几年的发展,消费者已经能够理智看待‘双十一’,从价格敏感转向品质敏感,也折射出中国消费的升级和经济的转型。”中国电子商务协会副秘书长李建华说。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前3季度,我国网上零售额34651亿元,增速为26.1%,比上年同期放缓10.1个百分点。
增长“拐点”是否会到来?未来电商的路怎么走?
杨亚琼分析说,从“双十一”的具体商品销售数据可以看出中国消费升级的现实。除了购买容易囤货的快消品外,一些消费者也会利用“双十一”的契机购买轻奢产品、智能产品、健康类电子产品等。现在电商考虑的不是如何和线下抢市场,而是如何做好线上和线下的融合,能够利用好对方的优势。无论是品牌商家“卖全球”、线上线下全渠道融合,还是将消费娱乐化进行到底,都将在未来3~5年里成为新商业的一种常态。
“电商发展到现在,单纯的价格驱动显然会让行业走进死胡同,各家的价格差别也越来越小。所以电商现在都在做价值观和内容的输出。”李建华说。
“随着消费升级,消费者对线上线下融合的需求更强烈。电子商务的发展,将从平台电商转向产业电商,未来会和实体经济相融合,产生垂直的行业平台,一种生产与服务结合的新型业态,如定制冰箱、定制服装。产业电商既是生产者,也是平台的销售者,为消费者提供的服务更专业。中国将迎来新消费时代。”李建华指出。(本报记者 张 翼 本报见习记者 刘嘉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