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11月10日 星期四

    消费对供给侧提出啥要求

    作者:本报记者 陈恒 《光明日报》( 2016年11月10日 13版)
    浙江2016年前三季度网络零售额增长超34%。图为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辑里人家有限公司的员工在整理网上销售的丝绸商品。新华社记者 谭进摄
    2016年前三季度我国消费市场运行情况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2016年国庆假日旅游收入4822亿元。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界面】

     

        近年来,居民消费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1.0%,分别比上年同期和上年全年提高13.3个和11.1个百分点。如何看待贡献率这一数字?如何进一步推进消费升级,拓展经济增长空间?

     

        1.新结构:不仅看增长,更看品质

     

        【数据】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前三季度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3.85万亿元,同比增长10.4%,增速比上半年加快0.1个百分点;9月当月增长10.7%,较上月加快0.1个百分点,为今年以来最高单月增速。

     

        普涨之外,三季度数据还继续反映出中国消费升级的趋势。通讯和居住类商品增长较快,通讯器材增长12.7%,家具增长13.9%,建筑及装潢材料增长15.4%。前三季度,全国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26.1%,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3个百分点左右。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消息显示,前三季度,升级型汽车类销售亮点突出,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和多功能乘用车(MPV)销量同比分别增长45.9%和22.9%,明显高于普通乘用车增速。

     

        汽车消费走强是我国品质消费提升的一个缩影,折射出消费结构升级加速。“从支出结构看,发展型、改善型消费比重上升,基本消费比重下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流通研究室副主任漆云兰指出,前三季度,我国居民消费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保持高位,消费者信心指数企稳回升,消费市场初现强劲增长。

     

        中国贸促会研究院《中国消费市场发展报告》指出,2015年,对品牌品质表示“关注”的消费者占网购消费者的比重高达56.40%,表现出更高的关注度。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国际贸易研究部主任赵萍认为,未来消费“有品”特点将更加突出,即品质消费呈现爆发式增长,品牌消费崛起,品位消费逐步显现,可持续和绿色消费理念的品格消费升温。

     

        在深圳举行的2016全国双创周活动上,一位创业者向参观者展示了他们研发的“康复机器人”:在这种器械的帮助下,一位高位截瘫的患者不仅能站起来,还能在展台前顺利走动。中国有2亿多老年人和2000万左右的重度残疾人,对康复辅助器具的消费需求巨大。

     

        商务部研究院消费与流通研究所副主任陈丽芬表示,目前,居民消费进入换挡加速期,由大规模、同质化、普及型向多样化、差异化、品质化转变,从求量、求有、求新到求质、求好、求特转变。中国有13亿多的人口,进入中等收入者行列的家庭逐年在增加,消费升级的需求日趋旺盛。紧紧抓住这一巨大的市场需求,将释放任何国家都无法比拟的巨大消费能量。

     

        2.新空间:不仅有商品,更有服务

     

        【数据】

     

        随着消费结构升级加快,我国服务需求持续增长。今年前三季度,全国餐饮企业收入约2.6万亿元,同比增长11%,高于消费增速0.6个百分点。电影票房收入进入稳步增长阶段,前三季度全国电影票房收入355.4亿元,同比增长8.6%;观影人次达到10.58亿,同比增长14.6%。

     

        近年来,我国采取一系列政策,有力推动了服务消费发展,支撑了经济转型升级。教育、医疗、旅游、养老、休闲等领域催生了巨大的产业空间,带热了服务消费。

     

        从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五大幸福产业”来看,快速发展已成为常态,为改善民生、消费升级持续发力。1至8月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调查显示,旅游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7.5%,文化及相关产业服务业同比增长14.7%,体育服务业同比增长30.7%,健康服务业同比增长16.9%,养老服务业同比增长17.7%。

     

        漆云兰认为,这体现了消费形态由物质消费向服务消费转移的趋势。随着收入水平的持续增长,城乡居民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之后,开始更加重视生活质量,对健康、信息、教育、文化娱乐、旅游等服务型消费需求明显增加。

     

        服务消费实际上是一种品质消费。随着服务需求的增长,服务业出现了很多新的业态。致力于优质农产品交易的麦壳网就推出了认养定制模式,从产地源头把控农产品品质,用户可以在网上认领一块土地并选择种植作物,由专业人员管理,认养户既可通过App看到其成长过程,又可亲自参与种植体验。收获的作物既可供自己消费,还能跟其他用户交换和买卖。

     

        针对这样一种新模式,你很难界定它是第一产业还是第三产业,提供的服务大于产品本身。互联网、双创的不断推进,正在为服务消费创造新的空间,最终为中国经济注入持续动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伟表示,“十三五”时期要关注新的消费增长点,在满足产品消费的基础上,重点转向旅游、养老、休闲、体育、文化等领域的服务消费。

     

        10月1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进一步扩大国内消费的政策措施,促进服务业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会议指出,顺应群众期盼,以改革创新增加消费领域特别是服务领域有效供给、补上短板,有利于改善民生、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10月25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提出大力支持健身休闲产业发展,产业总规模在2025年将达到3万亿元。

     

        专家表示,当前,新动能正在蓬勃兴起,要加大医疗、教育、文化、体育等社会领域向民间投资开放的力度,鼓励民间投资进入更多服务消费领域,消除制约扩大消费的体制机制障碍。

     

        3.新供给:不仅是动力,更是压力

     

        【政策】

     

        国务院8月24日召开常务会议指出,以先进标准引领消费品质量提升,倒逼装备制造业升级,是实施“中国制造2025”、推动“中国制造”迈向中高端、夯实工业发展根基的关键所在,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可以依托我国市场巨大的优势,发挥扩大有效需求、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等多重效应。

     

        谈及消费,并不仅仅是一个买商品、买服务的问题,在更广泛的意义上,它是在叩问中国经济能生产什么商品、能提供什么服务。而这些,都关系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持续推进。

     

        “要改变过去‘有什么装备就生产什么’的旧模式,以消费品需求的升级,促进‘中国制造’全产业链升级。”这是上述国务院常务会议传出的声音。

     

        中国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后,大众对消费品的需求正在转变升级。当前我国已经形成了覆盖面广、结构相对完整的消费品工业体系,但仍然面临高品质产品不足、产品种类不够丰富等问题。

     

        据陈丽芬的观察,在互联网经济时代,“企业生产什么,居民消费什么”的生产任性时代结束,生产与消费的不平等关系正在被颠覆,生产逐步被消费所主导,生产者与消费者开始融合,出现了“生产消费者”。“C2B模式流行,消费者的个性从需求端传递到生产端,柔性生产线和敏捷供应链将会替代大而全、小而全的生产链条”。

     

        传统消费提质升级,新兴消费蓬勃兴起,这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更是中国经济的机会。

     

        在赵萍看来,推动中国消费持续增长有三大主要因素:首要任务即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质量标准,使得消费品品质和品位不断升级;二是通过互联网技术的创新发展极大地拓宽消费渠道,便利居民消费;三是推进城镇化发展,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改变消费理念。

     

        赵萍表示,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会使中国的投资在短期内出现一定时间的调整。投资增速出现调整,消费就要担当起稳增长的重任,在未来相对较长的时间内,消费都将成为“三驾马车”中带动经济增长的第一拉动力,以消费市场向中高端发展引导带动提高产品的性能、功能和工艺水平。(本报记者 陈恒)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