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人民日报的一名记者,不久前我采访了一条新闻。它让我既紧张,又兴奋。
2月19号,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召开当天,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人民日报社,走进人民网演播厅,同福建宁德赤溪村的乡亲们视频连线。
看到总书记出现在人民网视频画面中,参加连线的乡亲们沸腾了。“总书记好!”“习爷爷好!”大家热情欢呼,争着向总书记汇报。长期关心赤溪村扶贫工作的退休干部王绍据,通过连线向总书记汇报了村里的新变化。总书记深情地回忆起当年两人一起下乡时的情景。
“赤溪村有着什么样的故事?总书记为什么和乡亲们这么熟悉?”我在心里开始了追问。
赤溪村是福建省宁德市的一个小山村。32年前,正是王绍据的一封来信在《人民日报》刊登,引发全国对扶贫工作的关注,赤溪这个小山村的名字也在中国扶贫工作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8分钟的连线很快就进入了尾声。连线结束后,王绍据兴奋地跟我说:“我真的没有想到总书记一眼就认出了我,我们一起工作的时候都还很年轻,而现在我已经退休十几年了,他还记得我们一起下乡时的情景。这么多年过去了,他还跟以前一样没架子,一点都没生分。”
王绍据沉浸在幸福的回忆中。就在这一刻,我意识到什么是真正的打动人心,什么是真正的接地气!
赤溪村支书杜家柱最后向我透露了一个小秘密:年初,他们曾给总书记写了一封信,介绍村里脱贫致富的情况。他真的没想到总书记这么快通过网络回了“信”!这封“信”是全村人最珍贵的礼物!
看着杜家柱的笑容,我更体会到了总书记践行“群众在哪儿,我们的领导干部就要到哪儿去”“通过新闻网络走群众路线”的拳拳之心。
我们只有走遍山山水水,把镜头对准村民的柴米油盐,采写带着泥土芬芳的报道,才能交出新闻工作者走群众路线的最好答卷。
从那天起,我再面对镜头谈起边远山区的乡亲们时,都会在心里找到他们的表情、他们的眼神。因为有了现场的采访,主持稿再也不是冷冰冰的黑色铅字。只有用真情讲好老百姓的故事,让老百姓爱听爱看我们每天所做的报道,我们才能真正架起党和人民的连心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