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满载着光荣与梦想,新闻工作者迎来了第十七个中国记者节。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京会见了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第九届理事会全体代表和中国新闻奖、长江韬奋奖获奖者代表,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营造良好舆论环境,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
讲话在新闻工作者中引发了强烈反响,许多新闻工作者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作为记者节的第一件事,大家纷纷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对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新闻工作者将为党和人民作出更大贡献,做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
铁肩担道义: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与舆论导向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对广大新闻记者提出4点希望: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坚持正确新闻志向,坚持正确工作取向。“习总书记一番话,语重心长,我听了很受鼓舞。”第十四届长江韬奋奖获得者、光明日报湖南记者站记者唐湘岳现场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从事新闻工作34年的唐湘岳,对于记者这份职业的体会是:只有把人民真正装在心中,走下去、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动真情、说真话,才能发现人民群众身上的闪光点,才能用普通人的故事感动更多的人,才能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新闻作品。要掌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就要提高记者的自身素质,熟练运用各种新闻体裁,掌握好各种新闻手段,把新闻写活,让读者和观众爱不释手,喜闻乐见。
人民日报社新闻协调部副主任汪晓东说,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做政治坚定的新闻工作者,这一点对中央主要媒体的编辑记者来说尤为重要。我们经常讲的两句话是“进了党报门,就是党报人”“党的使命就是我们的使命”。党报姓党,在党言党。这就要求我们在解读中央政策上做到一锤定音,在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上做到一马当先,在回应意识形态领域各种挑战上做到一剑制敌,在推进媒体融合发展上做到一体发声。宣传思想工作是在人的头脑里搞建设,责任重于泰山。无论媒体生态和舆论环境怎样变化,党报的性质任务不会变,党报工作者的职责使命也不会变。
“是什么力量让我坚守记者这个职业30年——勿忘人民。这四个字看似简单,却需要我们用一生的信念、全身的力量去承载、去守护、去完成。”新华社内蒙古分社记者汤计发表了一番感言,“‘以导向为灵魂、以真实为生命、以人民为中心’是我们每个新闻工作者的采访底线。我们要永远坚持这个标准和尺度,不负党的重托,不负人民群众的期望”。
长江韬奋奖获得者、光明日报江苏记者站站长郑晋鸣兴奋地说:“新闻工作要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作为长期扎根一线的记者,我们每天都会采访到形形色色的新闻,每天都会碰到不同的新闻线索,必须学会去伪存真,透过现象发现本质,把真、善、美写出来,奉献给读者。把最能代表我们这个社会的价值观写出来,这样才能避免一叶障目,才能把握正确导向,既看到树木也看到森林。”
第十四届长江韬奋奖获得者、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总编室副主任胡国华认为,我们全体新闻工作者要坚持“走转改”,既要深入火热的社会实践,又要广泛接触不同的社会群体,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忧所虑;既要理直气壮弘扬正能量,又要铁肩担道义,鞭挞假丑恶;既要宣传党的主张,又要回应社会各方关切,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锻造一支党和人民放心的新闻队伍。
妙手著文章:坚持正确的新闻志向与工作取向
“实践证明,我们的新闻工作队伍是一支可靠的、高素质的、能打硬仗的队伍,同志们工作很辛苦、很有成效,党和人民感谢你们。”安徽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郭强认为,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内容丰富、全面系统,让人感受到巨大的鼓舞和激励,给人以前进的方向和力量。我们要用忠诚、智慧、汗水乃至生命履行好新闻與论职责使命,做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
呼和浩特日报首席记者冯燕平在加班中迎来了记者节的清晨。她说,坚持正确的新闻志向,就是要做一个有信仰、有良知、为人民的好记者。
“做一名好记者,必须具备两种意识:一是永远保持激情,一是耐得住寂寞。”长江韬奋奖获得者、辽沈晚报文体中心总监栾俊学说,永远保持激情就是要不断地自我提高、自我完善。无论在什么艰苦的环境中和复杂的情况下,都始终如一地恪守新闻职业道德,不断写出党和人民满意的新闻;耐得住寂寞,就是不羡慕权钱,乐于清贫甘于奉献,坚守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传播正能量,揭露假丑恶。
从事新闻工作3年来,海南广播电视总台三沙卫视记者栾子洲有188天穿梭在南海之上,在大大小小的岛屿上驻岛采访。她说:“尽管要克服高温、高湿、高盐的恶劣自然条件,要克服台风中狂风暴雨的吹打。但能够在平凡的岗位上用镜头和话筒书写着三沙市每一天的进步,描绘着南海的波澜壮阔,我倍感幸福与自豪。作为记者,我们有职责把他们的故事、把他们的事迹告诉更多的人。这是记者们心中的爱,我们愿用脚步继续丈量这片神奇而美丽的国土。”
(本报北京11月8日电 记者陈雪、李陈续、高平、毕玉才、王晓樱、刘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