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新作】
人对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历史地理的怀念,总会衍生出一种绵延的情感,这种情感反映了人们对其成长经历的自我确认,成为回视往昔岁月的文化乡愁。身处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这种乡愁在现代语境中映现了人们的“集体记忆”和“个人感受”,以文化方式雕刻出“人性的圆周”。因而,现代社会的文化乡愁不仅呈现了人们对其生活过的地域的忆旧思绪,而且浮现出人们对前现代社会的文化想象以及对后现代社会的文化期望。邹广文教授在《乡愁的文化表达》一书中深刻反思了上述问题的文化逻辑,从“当代文化漫议”“全球发展话语”“生活哲学之思”“传统文化解读”“技术人文平衡”“‘文化中国’前瞻”六个方面阐述了全球化时代的文化发展趋势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应有的文化自觉,读后令人沉思。
首先,应充分认识在全球化时代进行文化对话并达成文化认同的重要意义,由此探究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语境,形成在现代社会实现多样文化生成、会通与更新的自觉意识。作为现代性话语的乡愁是在距离中呈现的,当人们以宽广的视野认识世界和改变世界的时候,才能真切地形成在历史传统和文化习惯中生成的主体意识,而当这种主体意识逐渐走向成熟,逐渐积淀体现人性生成的时代特质和民族风格的价值内涵时,也就进入了世界文化视域。
因而,文化发展必然需要在守护文化传统根脉,实现传统文化持续生成与自我更新的同时,在开放的视域中与其他文化对话,以“和而不同”的文化交往原则寻求彼此的文化认同和文化借鉴,形成面向未来生生不息的文化创造活力。这并非单一将传统文化转变为现代文化的过程,实则将传统文化厚重合宜的丰富资源融入现代文化发展整体性中实现综合创新,达成古今文化与东西方文化在现代视域中的交汇。
其次,应深刻理解文化发展与文化自信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重要价值,从现代视角反观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融会西方优秀文化,达成中国文化综合创新和境界追求。文化对民族复兴具有悠远绵长的力量,它体现了一个民族在超越自我的过程中形成的观念自觉,以及从中形成的精神自我。进一步实现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需要浚通中华文化安身立命的源头活水,在与其他文明水流的交汇中激起文化的浪花,并在和缓或湍急的并流中汇入世界文明的海洋,从中彰显中国与世界和谐相处的文化观念以及从中显现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文化力量,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应有之义。
再次,应敏锐把握现代化进程中文化迷失、文化浮躁、文化失语等现实问题,在澄明文化与人内在一体性关系的同时,谋求现代人在技术昌明时代自我生成与自我超越的文化路径。现代社会文化问题的复杂性远超以往,人们在现代化进程中遭遇了很多尚未充分意识到的文化困境和文化危机,不自觉地陷入文化茫然和文化焦虑。邹广文教授在书中切中这种文化迷失与文化浮躁的弊端,为人们寻找不忘初心的文化生成之路,由此方能更好地前行,确认人们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构建人们在现代化探索途中的文化栖居之所。
纵观邹广文教授在《乡愁的文化表达》一书中所做的内涵丰富而颇具启发意义的文化阐述和哲学探索,可见研究文化问题及其现代境遇需要一种可贵的乡愁意识,以确认现代社会文化根基的方式扬弃现代人的浮躁心态和漂泊境遇。正是在对乡愁的文化表达中,我们可以感知古今中外文化的融通与超越,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等的发展中达到合宜的平衡,这乡愁牵动着我们的文化自我,使我们不忘本来,开辟未来。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