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手记】
国庆假期的热闹过后,曾家山的游人暂时变少了。曾家山在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扼川北之咽喉,是连接秦蜀两地的重要关口。我来的时候赶上一阵细雨连绵,山中的凉爽已经转变为阴冷,十月的天,人们需要电热毯才好入眠。
曾家山是一块总面积586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到74%的高山台地。夏季的曾家山,是游客的宠儿。这里全年平均气温12摄氏度,城区最热的时候,曾家山的平均气温不过23摄氏度,火热的太阳把周围的居民“赶”上山,来自山城重庆的游客不在少数。“往树荫里一站,立马就清凉了。”朝天区旅游局的王国琼说,每到孩子放暑假,她就在曾家山租下村民的房子,让母亲带着孩子过来住两个月,她周末会到山上来陪孩子在山里玩耍,很是惬意。
蔬菜瓜果满田园,这是城里人对山中生活最大的憧憬。曾家山上,四月份有沙河樱桃节,七八月有汪家蓝莓节,借水果来推动民俗旅游,让味蕾牵引着脚步。眼下正是甘蓝收获的季节,走在路上,总能看见各地牌照的大卡车停在菜地边,一车一车地将甘蓝装走。曾家山多年来发展生态农业,高山蔬菜品质高,热销成都、重庆等地。这还不够,去年年底,曾家山被纳入四川省首批蔬菜供澳生产基地,今年将数十吨蔬菜通过冷链物流车运往了澳门的餐桌,迈开了蔬菜升级的重要一步。
清晨,雾气蒙蒙,曾家镇湿润的石板街上,背着大背篓的山民把野生猕猴桃摆了一路,招徕顾客。过去,一到冬天,农活没了,游人也少了,山民们就围着火炉喝茶吃瓜子看电视摆龙门阵。现在还不到冬天,但取暖的火炉已经生起来了。顺着水泥路来到平溪乡的一户人家,炊烟袅袅,刚收的野生板栗在铁炉子上翻滚,“啪啪”爆开了两个,栗子香了。25岁的刘健把家里传了三代的牛皮鼓拿来,在炉子边温了温,敲起来声音更显响亮。同伴们敲锣打镲,屋里瞬间热闹起来。他们是平溪傩戏的表演者,其中有面具雕刻师,也有道教案子画传承人。看着文静的农民,一戴上傩面具马上变得活泼灵动起来,做一套完整的表演流程需要三天三夜。傩戏脱胎于古老的傩祭活动,《论语》中已有记载,平溪傩戏融入了地方戏曲的内容,更适合当地人观看,但现今请他们跳傩戏的人家不多了,他们一般会在农闲时以锣鼓班的形式出去揽活儿。
在曾家山,每个乡镇有两三个锣鼓班子,其中的佼佼者,就是省级非遗李家锣鼓。李家乡民主村的刘三佳,是李家锣鼓传承人。李家锣鼓的曲牌有120多种,既有表现历史掌故的,也有描绘生产劳动场景、祈祷丰收的,以及诙谐故事的。闲聊中,刘三佳提到,民主村的脱贫帮扶单位为村里做了很多好事,“等他们走的时候,我要把狮子、龙灯耍起来送他们!”这是最朴实也最隆重的感谢方式。
古老的技艺是大山里的珍宝,麻柳乡的张菊花是省级非遗麻柳刺绣传承人,现在的她除了干农活以外,许多时间都用来带学生、做培训、讲课。麻柳刺绣有浓厚的羌族刺绣风格,图案色彩鲜艳,造型夸张。她说,政府为麻柳刺绣想了很多办法,每年都有展销活动,绣品不愁卖,关键是要有人学。看到有人热情学习,她就会很高兴,“有个川大的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已经来了三次,重阳节还给我发微信祝福呢。”张菊花说,学生只要有问题,随时可以电话问她。
在李家乡,我们结识了一位农民摄影师马建忠,他骑着摩托车跑遍了大山,在他的眼中,曾家山四季都有无穷的美,他一直在做的,就是挖掘每一处美丽的细节。现在已经变得知名的景点“望远山”就是他命名的,影友们看了照片慕名而来。“过些天红叶满山坡,这里就相当漂亮了,欢迎你们再来欣赏!”马建忠指着面前的山峰说。
(本报记者 蒋新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