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11月05日 星期六

    创造尊重工匠的社会氛围

    ——瑞士工匠是怎样诞生的(下)

    作者:本报记者 何农 《光明日报》( 2016年11月05日 05版)

        【他山之石】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研究表明,实行学徒工制度的国家,青年失业率较低,瑞士是其中最好的例子。学徒工制度能让学生在走入职场之前,就对自己未来的职业有足够的了解和憧憬;也保证了现在学到手的知识和技能,都是将来工作中用得上的;同时,也简化了“从学校到职场”的过程。但是,如何保障学徒工们能够顺利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并且有足够的动力一直坚持走下去呢?从社会而言,如何使学徒工制度得到保护、顺利发展呢?

     

        在记者看来,培养工匠的学徒工制度,能否顺应市场需要,有三大挑战:其一,是学习、培训的质量;其二,是企业对这种学习、培训的认可度;其三,是这一制度在整个社会环境中的形象,譬如,在“精英学习”制度下,人们如何看待学徒、培训。

     

        创造全社会尊重工匠的氛围,是这个制度普遍得到学生本人、家长和就业市场认可,并得以持续发展的根本原因。例如,瑞士有个特殊的规定,就是凡是有学徒工制度的企业,更容易从政府等公务部门拿到合同,做政府和公务部门的生意。原因在于,政府认为学徒培训是整个国家教育培训制度的一个重要部分,学徒工制度是企业在为政府“分忧”,是企业间接为社会服务,政府当然要对这样的企业给予一定优惠。

     

        瑞士学徒工制度贯穿几乎各行各业。过去,人们一般认为体力劳动相对较强、需要动手较多的行业才需要学徒工制度,其实不然。在银行业发达的瑞士,各大银行中,有大量从业人员开始职业生涯的时候,并没有上过大学,而是银行的学徒。其中,很多人后来升到了很高的管理位置。手表制造、旅店管理也是另外两个普遍实行学徒工制度的行业。还有,垄断了全球食用香精和日用香精中香型、香味提供业务的两家瑞士公司,其核心员工——“香气鼻子”,即通过自己的鼻子确定香型、香味配方的人才,也都是从学徒出来的。没有任何一所瑞士大学的学习设置与上述这些行业吻合。

     

        一般认为,只有大企业才有足够的财力和物力,将学徒工制度贯穿企业发展的始终。其实不然。瑞士的中小企业,才是提供学徒岗位的主要力量。统计数字表明,2015年,在瑞士总共约20万家企业中,有51000家企业提供了79000个学徒机会,其中还有24000个学徒岗位一直“虚位以待”。这51000家企业中的绝大多数,都是中小企业。

     

        根据瑞士联邦统计局的数字,各行业提供学徒工岗位的情况如下:健康-社会保障(84%)、行政-问询(82%)、印刷-图文设计和农业(均为77%)、计算机(75%)、职业教育(65%)、销售(64%)、建筑(56%)、服务业(48%)等。2016年,瑞士企业开放的招聘岗位中,69%都是面向学徒工的。在服务业、计算机、销售等行业,学徒工供不应求。

     

        对瑞士而言,学徒工制度最大的成就,是打造了社会人才的“金字塔”结构:处于顶尖位置的,大都是高等学府毕业、拥有工程师、医生、律师等执照的“精英人才”;处于中间及底层部位的,则是没有大学文凭,但身为各个行业中坚的技术型、实用操作型的“专业人士”。

     

        学徒工制度的另一个好处是,年轻人初入社会,接触的是大自己几岁或更多的“师傅”。除非遇人不淑,他每天和师傅在一起,耳濡目染,从师傅身上不仅能学到职业本领,也可以学到为人处世的方式方法,师傅的耳提面命甚至有利于塑造他的性格。

     

        当然,学徒工制度也不是完美无缺。学生每周只在课堂上上一、两天的课,其他时间都是实习,这对他的基础学科学习,如语文、数学、外语,不可能没有影响。学徒工的学习生涯结束,学生掌握了本行业的基本技能,其代价可能是修养不那么全面。学徒工制度还面临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挑战:这个“过时的”制度能培养出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的社会所需的人才吗?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研究表明,今天在德国,30%~50%的学徒工,最终从事的职业,与当初学徒时的职业已经不完全相同,甚至完全不相同。在瑞士,通过学徒工制度培养出来的工匠,后来改行的比例也越来越高。社会在发展,学徒制也在变化中。不变的是,虽然没有多少高深理论教养,但能够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做好一个产品、一个服务的工匠,仍然是这个世界需要的一个基本群体。

     

        (本报日内瓦11月4日电 本报驻日内瓦记者 何农)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