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合肥11月4日电 记者李陈续、通讯员杨保国4日从中国科技大学获悉,由潘建伟院士及其同事张强、陈腾云,与清华大学王向斌及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等单位科研人员合作,首次实现超过400公里抵御量子黑客攻击的测量设备无关量子密钥分发。由中国人创造的这项“量子密钥分发和量子通信最远传输纪录”,将极大推动兼顾安全和实用的远距离光纤量子通信的发展。
量子密钥分发,可以为分隔两地的用户提供无条件安全的共享密钥。从1984年第一个量子密钥分发协议(BB84协议)提出以来,增加安全通信距离、提高安全成码率和提高现实系统的安全性是开发实用性量子密钥分发最重要的3个目标。
近年来,以潘建伟科研团队为代表的中国科学家围绕上述3个目标取得了一系列国际领先的成果:2013年,在国际上首次实现测量设备无关的量子密钥分发,彻底解决了所有针对探测系统的黑客攻击;2014年,将安全通信距离拓展至200公里,创造了世界纪录;2016年,又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基于非可信中继的量子密钥分发网络。
然而,在这些实验中,暴露出的安全成码率较低等问题,严重限制了该技术的实际应用。对此,清华大学王向斌小组提出了4强度优化理论方法,可以大幅度提高安全成码率和安全距离。理论分析表明,该方法在典型实验条件下可以将成码率提高近两个数量级,从而大幅度提高实用化水平。
2016年,潘建伟团队进一步通过发展稳定的双光子干涉技术和系统长时间稳定技术,采用王向斌教授发展的理论方法,结合上海微系统所尤立星研究员研制的高效低噪声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成功地将测量设备无关的量子密钥分发安全传输纪录拓展至404公里超低损耗光纤和311公里普通光纤距离,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
11月2日,国际物理学权威期刊《物理评论快报》刊发了这项由中国科学家创造的新纪录。期刊审稿人评价:这“是一个杰出的成就”“打破了BB84协议下单光子源的传输终极极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