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是经济大省、文化大省,但鲜为人知的是,江苏也是医药大省。2015年,江苏省医药产业产值突破4170.2亿元,位居全国第二。这不得不归功于江苏一大批医药科研单位提供的技术和人才力量,而这其中,享有“药界黄埔”之称的中国药科大学发挥了重要作用。近日,记者走进中国药科大学,对该校校长来茂德进行了采访。
“高校服务社会,最根本的是人才培养。”来茂德说,作为一所特色鲜明的高校,中国药科大学以培养药学专门人才为己任。
中国药科大学建于1936年,80年来,学校先后培养了十万余名毕业生,遍及医药研发、生产、质监等各个领域,其中不乏大师名家。先后走出了我国生药显微鉴定的奠基人徐国钧、中药生物技术的开拓者胡之璧等九位院士。“中国药科大学坚持办最好的药学教育。”来茂德说,学校坚持“学术第一、师生为本、共生共赢”的办学理念,先后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9项,是全国唯一一所连续三届蝉联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的高等医药院校。2014年,学校3项教学成果荣获第七届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囊括了本届药学教育类教学成果奖所有奖项。
“针对本科生培养,我们总结出了‘333’模式。”来茂德说,第一个“3”是指注重培养药学生的化学基础、生物学基础和医学基础;第二个“3”是培养药学生的三种能力,即“会认药”“会做药”“会用药”;第三个“3”是指学生要有科学研究、企业实践和国际交流这三种经历。“为了达成这些目标,学校同医药企业共建实习平台,还在校内建立了药学和生物制药两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及药学虚拟实验教学中心,供学生实习锻炼。”
“科研是大学的重要职能,也是人才培养的载体。”来茂德自豪地告诉记者,该校的药学、中药学两个一级学科位居全国前列;化学、临床医学、药理与毒理学三个学科的ESI全球排名进入前1%。学校拥有国际一流的新药研发平台,先后获得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67项,获得授权发明专利500余项。此外,该校还创办了中国药学会唯一的SCI期刊《中国天然药物》。
“我们正加紧步伐,朝着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培养一流人才的目标前进,争取到2036年建校一百周年之际,培养出世界一流的药学人才。”来茂德说。
(本报南京11月3日电 本报记者 郑晋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