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11月04日 星期五

    领导干部不能忽视家风家教

    作者:罗文 《光明日报》( 2016年11月04日 02版)

        【光明论坛】

     

        党员干部,尤其作为领导干部的“关键少数”,必须狠抓家风家教,将修身齐家当作必修课,方能管好自己的家庭。

     

        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里有这么一个细节:在苏荣落马前夕的那个春节,中央电视台播放了一档特别节目《家风是什么》,苏荣回忆起当时看到这个节目,直觉反应竟然是不敢看:“我说我的家风是什么,我都不敢看这个节目。我家‘于姐’成了江西权钱交易的代名词,家教上我是一个不称职的父亲,不称职的丈夫,我本人出问题,老婆变得贪婪无度,收敛钱财不择手段,儿子利用我的职权影响受贿数额巨大。”

     

        苏荣作为党和国家培养的高级干部,最后却家教家风败坏,沦为“一窝贪”,结局令人叹息,原因发人深省。其实仅《永远在路上》披露的落马官员里面,因为家风家教出问题而导致违规违纪的就不在少数。白恩培大开权钱交易“夫妻店”,其妻在前台办事收钱,白恩培在幕后默默地支持。周本顺则在涉嫌经济犯罪中上演“父子兵”。

     

        “为了这个家”“让家人过得好一点”的朴素感情,几乎每一位中国人都有。中国人特别在乎家,孟子就曾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当代哲学史家余敦康甚至认为,家是中国文化的起源并一直影响至今。

     

        然而,怎么“为了这个家”,如何“让家人过得好一点”,方式方法就太重要了。换句话说,爱家很好,但也要爱得对。古人很早就注意到了这个问题,极富中国特色,堪称博大精深的家风家教传统也因此而生。

     

        《战国策》记载,大臣触龙就劝诫赵太后“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从后世的《诫子书》《颜氏家训》到司马光的《家范》,直至《曾国藩家书》等,林林总总的家规家训都在诉说同样一个道理:帮助子女树立远大志向、养成优良品格、掌握丰富学识,为国家民族作出贡献,远比为子女留下百万家财甚至世代爵禄要更为重要;而作为妻子,能同甘共苦、识大体明大义,远比徒有外表或者敛财有术更为重要。

     

        许多革命前辈深谙这个道理,留下了许多感人的家风家教故事。周恩来总理提出“十条家规”,要求“在任何场合都不要说出与总理的关系,不要炫耀自己”。陈云同志的夫人于若木一直坚持骑自行车去机关,没搭过一次同单位上班的丈夫的公车。财政部原部长吴波在遗嘱上特别提出:“在我和我的老伴邸力过世后,这两单元住房立即归还财政部。我的子女他们均已由自己所属的工作单位购得住房,不得以任何借口继续占用或承租这两单元住房。”对比这些革命前辈,苏荣、白恩培、周本顺等人的家风家教当是多么“差以千里”。

     

        刚刚结束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提出,要“注重家庭、家教、家风,教育管理好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禁止利用职权或影响力为家属亲友谋求特殊照顾,禁止领导干部家属亲友插手领导干部职权范围内的工作、插手人事安排。”一正一反实例在前,党员干部,尤其作为领导干部的“关键少数”,必须狠抓家风家教,方能管好自己的家庭。

     

        (罗文)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