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优一先”先进典型】
从7000米蛟龙号载人潜水器、4500米载人潜水器再到如今的全海深载人潜水器的谱系化发展,从常压潜水装具、无人智能潜水器、载人潜水器到深海空间站等系列深海装备的全面“开花”,在走向深海、创造“中国深度”的伟大航程中,中船重工七〇二所在科研攻关中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完成了一项项“急、难、险、重”的科研任务。
“中国深度”的“创造者”
51次下潜,不仅最大下潜深度已达7062米,“蛟龙号”还顺利进行了坐底,巡航,生物、沉积物、水样及金属结核取样,海底微地形地貌精细测量等作业。可以说,“蛟龙号”是国人为之自豪的“深潜器”,也是我国深海探索的“里程碑”。
载人潜水器立项之初,我国载人深潜技术薄弱,加之国外技术封锁,研制人员不得不面对深海高科技领域从无到有的跨越。蛟龙号总设计师徐芑南院士说,蛟龙号的研制历程是体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最好例证,作为一项涉及众多技术领域的庞杂系统工程,需要突破超大潜深耐压结构和密封、长距离水声数字通信和定位等大量深海科技前沿和关键技术,每一项技术突破都需要依赖自主技术创新。
下潜深度从0米,到600米,再到7000米的“中国深度”,让世界见证了我国自主创新的实力。除了“蛟龙号”,作为我国从事海军装备和海洋装备总体性能研究的国家级重点研究所,65年来,中船重工七〇二所党委坚守政治责任,带领全所党员和干部职工紧跟国家战略需求和世界技术前沿,取得多项扬我国威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实现了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培养创新人才是关键
在蛟龙号51次下潜中,潜航员叶聪承担了其中38次主驾驶任务,他不畏艰险,冲锋在前,被誉为“载人深潜英雄”。叶聪在海试现场光荣入党的场面,深深地感动了在场的年轻人。
七〇二所党委按照集团公司“抓党建从工作出发,抓工作从党建入手”的方针,按照“项目拓展到哪,党的组织到哪”的工作思路,在海试现场、湖试现场及时成立临时党支部,在科研攻关中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在蛟龙号研制攻关中,老党员徐芑南院士临危受命,带领蛟龙团队历经10年磨砺,研制出我国首台大深度载人潜水器。“大国工匠”顾秋亮带领的技能工人团队为蛟龙号的总装和海试成功完成保驾护航。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深海空间站项目研究中,吴有生院士作为一名党的老战士,全力推动和指导深海空间站研制工作。在他的带领下,以青年党员为主体的研制团队勇挑重担,取得开创性成果,该团队荣获“国防科技创新团队”。
今年的科技大会上,中央提出从“深海进入”到“深海探测”,再到“深海开发”的“中国深海三部曲”,中船重工七〇二研究所所长何春荣表示,以“深海空间站”列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为契机,七〇二所还将在深海装备领域不断突破,坚持矢志不渝地“创新”, 研发、设计、制造出更多更新更好的深海装备来满足国家深海资源开发的需要。
(本报记者 张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