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时评】
日前有媒体报道,国内一旅行团两位游客在澳大利亚悉尼的草坪上便溺,警察上前阻止,两人却与警察发生冲突,最终因涉嫌袭警被当场逮捕。其中一人收到一张“违法罚款通知”,另一人则受到指控,要在当地法院受审。
对游客不文明的新闻,已屡见不鲜,似乎生活水平提高后想提高生活质量而去旅游的人们,还没有习得“文明”的概念。其实并非如此,每个游客都想做一个文明游客。人人都爱卫生清洁、鸟语花香的地方,讨厌破烂肮脏。人人都爱文明礼貌、明月清风,讨厌喧哗吵闹、乌烟瘴气。
为什么总有人在鸟语花香的环境中做出这些不文雅的事情?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弹烟头、喧哗吵闹……因为很多人没有把文明和自己生活中行为举止的小细节、小动作、小习惯、小毛病联系起来,总觉得“文明”是大概念,是社会进步与否的大事,跟自己好像没太大关系。
这让人想起近代草书大家于右任先生的一个故事。说于右任写过一张字条“不可随处小便”,有人拿了这张字条并裁开重新排列裱装为“小处不可随便”,成了一幅书法大家所书警世名言的作品。
社会文明是大事,是由每个人的行为举止、言谈语吐,甚至衣饰品味一砖一瓦构建起来的。媒体报道的这些中国游客在境外旅游中的不文明行为,单个来看似乎没有什么大事,组合在一起,却容易给人一个“中国游客不文明”的印象,成了大事,大家都得跟着一起买单。
构建文明有序的生活环境,要从每个人都争取做一个文明礼貌的人开始。而做一个文明礼貌的人,要从“小处不可随便”开始。“小处不可随便”“独处不可随便”,这不应该仅仅是流传的名家小故事,而应该是每个人生活的“指导方针”。不独外出,在自己“家里”也是一样。如果我们习惯了随处“随便”,到了别人的地界,也是管不住自己的。每个人都应意识到,正是你自己的,而不是别人的行为细节决定了你生活环境的质量。
不文明行为,不管是发生在旅游中,还是出现在生活工作其他方面,都会拉低社会的文明程度,降低每个人的生活质量。所以每个人为了自己的生活环境清洁干净、鸟语花香、礼貌安静,也应该自觉“抵制”“抗议”不文明行为。你做到了文明礼貌,那么社会就会少一个不文明礼貌的人。涵养文明,人人有责。
(于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