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见】
最近一段时间,一些否定进化论的文章,如《500位美国科学家联合反对达尔文进化论》《进化论面临困境》等在社交媒体平台被广泛转发。这种被所谓“科学”包装的信息非常有欺骗性,让不少人感到迷惑:进化论真的错了吗?本版编辑就曾接到不少相关询问。本期,我们邀请《化石》杂志主编郭建崴撰文,为大家答疑释惑。
像所有理论一样,进化论在不断完善,但其根基并没有被动摇
1859年11月,达尔文出版了旷世之作《物种起源》。与达尔文同时发表相似观点的华莱士把这个理论称为“达尔文主义”。“达尔文主义”的理论体系包含了5个相辅相成的方面。首先,是进化本身,即变异及其积累可以使一个物种在很多代之后进化成为极为不同的生物;第二个方面是渐进性的概念,即一个进化上的改变,包括新特征的进化,不会只发生在一代或几代之间,通常需要成百上千代;第三个方面,这样的进化必然造成新物种的形成以及因分化而造成的物种数量的增殖,也就是生物物种多样性的增加,这个过程如果画成一张图,就像一棵大树不断产生分支一样;第四个方面,如果把上述的“大树”从末梢向回追溯,任何两个末梢都存在一个交叉点,即共同祖先;最后,自然选择是进化的机制,解释了生物如何进化以及生物的适应性。
科学是在不断发展的,19世纪中叶,生物学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今天我们熟知的遗传规律以及基因等概念当时都没有出现,达尔文进化论因此在解释诸多具体细节时难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甚至错误。在后人的持续研究中,进化论被不断修正和完善着,但总体而言,达尔文进化论并没有被根本性动摇。
德国生物学家魏斯曼在1885年提出了“种质连续学说”,否定了达尔文学说中关于遗传规律的一些非正确观点。但对于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方面,魏斯曼完全接受并继承了,认为除了自然选择外,进化不再需要其他机制。这种基于种质连续理论的进化学说被称为“新达尔文主义”。
站在今天的视角,“种质连续学说”还不是真正的遗传规律。奥地利的孟德尔在1866年发现了真正的遗传规律,即经典遗传学上的两个重要定律——遗传因子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但限于当时学术交流的不畅通,他的成就被埋没了30多年。1900年,孟德尔的工作及其遗传学说被三位植物学家各自通过研究植物杂交而“重新发现”,遗传学从此进入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时期。
遗传学蓬勃发展的最初阶段,由不连续突变引起进化的突变论思想占了上风,对达尔文的渐变论提出了非常尖锐的挑战。但随后不久,一系列新的遗传学发现,尤其是群体遗传学的创立和发展,为达尔文“连续变异性状”的遗传机制找到了解决方案。当然,也对达尔文原来的一些观点进行了修正。例如提出了“适应度”的概念取代传统的“最适者生存”的说法。到了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基于渐进化、自然选择和种群思想,同时又符合已知的遗传学机制,此外还考虑到环境因素影响的综合进化理论形成,标志着现代达尔文主义的产生。
现代达尔文主义把进化的思想扩展到生物学的所有分支,以消除进化生物学与生物学其他领域之间的隔阂,也把现代生物学中各个领域的进展尽量融入其理论框架之中。著名的现代达尔文主义者杜布赞斯基在20世纪70年代说过一句名言:如果不用进化的眼光看问题,生物学上的研究将是没有意义的。
如今,在这个分子生物学时代,伴随着一个又一个生命密码的破解,进化论仍在不断地发展,“基因选择学说”“社会生物学”“间断平衡”“中性理论”“进化发育生物学”等理论或学科的发展,都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推进着进化论。
自进化论提出以来,歪曲科学表述以反对进化论的情况就一直存在
达尔文进化论从根本上动摇了以基督教为中心的西方传统思想,将唯物主义彻底地应用到所有的生命现象中,包括人类的心灵。经过赫胥黎、海克尔、斯宾塞等学者的支持和当时的胚胎学、古生物学、人类学等新发现和研究成果的补充佐证,进化论在学术界很快站稳了脚跟。1869年,日内瓦国家学会会长福赫特说:“人们,至少是在欧洲的人们,现在已经不再敢坚持物种是各自独立而逐个逐个创造的特创论了。”
可悲的是,生物学和进化论的每一次进展,总是多多少少地被别有用心者歪曲,生物学家和进化论学者就某个具体进化过程提出的不同意见,常常被断章取义地拿来说成“神创论”及其各种修饰版(如“智能设计论”)的“灵魂附体”。
例如,1972年美国古生物学家斯蒂芬·杰·古尔德与另一位同行一起提出了“间断平衡”理论,认为生物进化并不是像过去的达尔文主义者所持的缓慢渐变的模式,而是长期的稳定(甚至不变)与短暂的剧变相交替的过程。
这一理论在当时引发了一些人对达尔文主义的怀疑乃至全盘否定。尤其是宗教“神创论”(也称为“特创论”)者,更把它当作是又一根“救命的稻草”,把那些“间断”演绎为“灾变”,就像是上帝在暴怒之下发的“大洪水”造成原来生命的毁灭以及后来生命的重新创造。
古尔德意识到了“间断平衡”的被误解或是刻意曲解,随后开展了长期的对达尔文学说的捍卫。从1974年开始,他在《自然史》杂志上开辟了名为“这种生命观”的专栏,以生物的进化过程和进化的理论为中心,每期发表一篇文章,表述对自然现象的思考。这些专栏文章从1979年以后被出版社结为7本书,第一本书名是《自达尔文以来》,全面介绍了达尔文理论及其后来的发展。
如今,更有一些人利用网络把各种碎片化的信息生硬地攒在一起,编织一些所谓的“进化论面临的困境”“500位美国科学家联合反对达尔文进化论”等言论。其实,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民众一眼就可以看出其破绽。例如,有些文章拿现代的猴子(而且还不清楚是哪一种猴子)与人就谁变谁来乱侃一通并且以此来质疑进化论,实际上根本就不懂达尔文关于“人猿共祖”到底是什么意思——达尔文以及后来的进化论者在研究和论证这个问题时,指的是远古的某种猴子通过物种分化形成不同的进化支系,其中的一些支系最终进化成现代的各种猴子(当然在时间的长河里其中的某些支系可能在不同的时间因灭绝而没有进化到今天),只有一个支系进化成了类人猿(包括今天的人类、黑猩猩、大猩猩、猩猩、长臂猿以及一些已经灭绝的猿类),而这一个类人猿支系在后来又分化出了人类和其他猿类。
类似谬误,不一而足。如果大家想进一步了解进化论,我向大家推荐几本科普读物,《自达尔文以来》《为什么要相信达尔文》《无可否认:进化是什么》。这几本书文字优美,深入浅出,读来并不费劲。如果有毅力,可以再读一下《物种起源》更有裨益——除了受时代局限而被更新了的知识点外,你会发现150多年前的这部巨著仍然有那么深远的洞察力!
(郭建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