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11月01日 星期二

    谍战剧偶像化之路行不通

    作者:高媛媛 《光明日报》( 2016年11月01日 02版)

        【文化评析】

     

        自2002年的《誓言无声》开始,《潜伏》《黎明之前》《悬崖》等谍战剧精品不断,这些精品佳作以其缜密的故事、多面复杂的人性、崇高的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将主流意识形态与电视剧市场化生产紧密结合,在引发收视热潮的同时也使谍战剧成为业界广泛关注的一个话题。

     

        随着主流观众的年轻化,一大批适应市场需求的偶像“小生”们充斥电视荧屏,在“圈颜粉”的同时,也被观众吐槽“零演技”。《伪装者》的热播和剧中演员的爆红,使得越来越多的偶像剧演员期望通过试水谍战剧进行“转型”,近日开播的《麻雀》就是其中一例。然而,与这些演员良好的愿望相反,观众对此却并不感冒。那么,“颜值”到底能不能拯救演技?谍战剧偶像化之路到底能不能行得通?这些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众所周知,谍战剧因其复杂的剧情和特殊的背景使其对演员演技的要求较高,但如果能够成功驾驭角色,是最容易被观众认可的。无论是《潜伏》中的沉着机警、不动声色的余则成,还是《暗算》中处变不惊、内敛果敢的安在天,抑或是《悬崖》中克制冷静、舍生赴死的周乙都成为角色鲜明、影响深远的人物形象。相对于孙红雷、柳云龙、张嘉译等“老戏骨”们的演技,谍战偶像剧中的偶像小生却屡遭观众诟病。

     

        与一般谍战剧剧本逻辑缜密,剧情费脑筋,关注人物内在情感的变化不同,谍战偶像剧并没有把剧本放到“一剧之本”的高度上去对待,反而为了迎合粉丝对偶像颜值的期待,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费在对人物肤浅的外在形象塑造上。比如《麻雀》开头为了彰显主人公陈深英俊潇洒的风流形象,居然把他和3年不敢相见、中共地下党员的嫂子第一次“接头”的场景放到很容易被暴露的歌舞厅,情境设置不符合正常的逻辑。在《解密》中类似的桥段也是屡见不鲜,为了塑造容金珍这个“完美”的人物形象,最大化展现演员的颜值和形体,剧情中加入了大段与“数学天才”并不相符的体能格斗训练,对主角“个人英雄主义”的极度放大,也使得该剧不符合历史真实,脱离了正常谍战剧的画风。

     

        谍战剧和偶像剧是完全不同的电视剧类型,二者对演员演技的要求、故事内容的设置、人物发展的合理性和情感的复杂性等多方面,都有着不同的标准和要求,不能为了迎合观众“看脸”的需求,为了满足偶像剧演员“转型”的需要,为了资本逐利的“流量担当”,就简单地把毫不相干的两个类型合二为一。

     

        那么,是不是偶像剧演员就不能演谍战剧呢?答案是否定的。偶像剧演员加盟谍战剧是有其先天优势的:一方面,可以凭借这些演员的高人气,扩大谍战剧的受众面,丰富受众群体的年龄结构。另一方面,偶像剧演员加盟谍战剧,也为谍战剧输送新鲜血液,促进了谍战剧演员的更新换代。此外,还会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年轻观众的责任自觉,帮助他们了解历史。关键是,偶像剧演员要演好谍战剧,必须要提升自己的演技,要深入把握人物的内心世界,并将其以外化的语言和动作准确表现出来。制作方也应该以剧本为准星来确定演员在整个剧中的位置和功能,而不能人为将剧情进行偶像化改造。不管何种类型的影视剧,作品的内涵要靠演员最终表达,演员的价值是要靠作品说话的,把握好这个张力,影视作品才能产生多赢的效果。

     

        (高媛媛,作者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