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10月29日 星期六

    脑卒中要治更要管

    作者:中国卒中学会常务副会长、北京天坛医院副院长 王拥军 《光明日报》( 2016年10月29日 10版)
    浙江省绍兴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神经外科联合在门诊大厅举行义诊活动,为广大患者提供脑卒中医疗知识咨询,发放健康宣教材料,测量血压,并在病区开展专题讲课。单明铭摄/光明图片
    王拥军兼任北京市脑血管病抢救治疗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卒中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多年来,他一直着力传播脑卒中预防的健康知识,致力于推动制定我国卒中防治的规范化诊疗标准,进而提升我国卒中疾病防治水平。

        【健康谈】

     

        当前,我国对于脑卒中的救治情况不断改善,很多患者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治疗。但是,由于出院后缺乏管理,复发现象严重。调查数据显示,约1/5脑梗患者复发,这也导致该病的致残率及死亡率居高不下。今年的10月29日是第十一个“世界卒中日”,主题为“正视卒中,可防可治”。值此之际,由中国卒中学会等主办的“红手环走进世界卒中日”全国健康科普公益行动在全国100多个城市同步开展,旨在提高公众主动预防脑卒中的健康意识,传递科学的疾病知识和治疗观念。

     

        我国脑卒中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居高不下,由此带来的社会负担及经济负担相当沉重。而在欧美发达国家,该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已呈逐年下降趋势。数据显示,中国大约每年新发生脑卒中病人达250万,每年因卒中死亡病例170万;现有患者700万人,其中约450万人不同程度丧失劳动力和生活自理能力,致残率高达75%。

     

    我国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率高达17.7%

     

        脑卒中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两种。缺血性脑卒中也叫脑梗死,是指由于脑供血动脉(颈动脉和椎动脉)狭窄或闭塞、脑供血不足导致的脑组织坏死,也就是脑血管堵了;而出血性脑卒中可以简单理解为脑血管破了。据统计,缺血性脑卒中是脑卒中最主要的类型,占所有脑卒中的70%~80%。

     

        如今,对于脑卒中的救治,已经有了很大改善,但长期以来重治轻管,在相当程度上导致了我国心脑血管的高复发率、高死亡率。据统计,中国缺血性卒中的年复发率高达17.7%。由此看来,心脑血管事件死亡率“拐点”很难在2020年前实现。因此,加强对患者的教育和指导、鼓励患者学习并开展正确的自我管理是当务之急。

     

    再次发病致残率和致死率明显上升

     

        每一个脑卒中患者的抢救都非常不易,是医务人员争分夺秒与时间、死神及偏瘫的战斗。但是,医务人员辛辛苦苦抢救回来的患者,在出院后治疗依从性差,自行停药、上网找偏方等情况极为普遍,因血压血脂控制不好导致再次发病,甚至偏瘫及死亡的情况屡屡出现,这令医生非常痛心。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患者心脑血管疾病一旦复发,再治疗的难度更大,致残率和致死率也将明显上升。

     

    出院后管理缺乏是慢病防控的短板

     

        长期以来,由于缺乏有效的“出院后管理”环节,使得患者出院后的治疗依从性普遍很差,这也是目前我国慢病防控“短板”所在。这种现象在基层医院更为普遍。调查发现,在不同层级的医院,脑卒中复发率相差很大。数据显示,顶级医院脑卒中患者的复发率仅为5%。

     

        究其原因不难发现,大医院对于这些患者的发病病因、诊断、检查等更明确,抗凝、降压、降糖等治疗手段使用率也更高,医院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做得更好,出院后随访机制更健全。因而,患者出院后长期治疗的依从性也更高。

     

        研究数据显示,脑卒中患者出院后,半数患者会扔掉二级预防药物。特别是在出院后6个月左右的时间里,这种现象尤为突出。分析认为,康复6个月左右,后遗症无论是好转还是恶化,相对都已经“定型”。好转的患者往往会认为自己痊愈了,所以不再吃药;恶化的患者常认为不可能再好起来,所以也不吃药了。因此,很多大医院就要求病人在出院6个月后,到医院进行复查,从而提升治疗依从性。

     

        如今,随着分级诊疗制度的不断加强,到基层医院看慢性病的“老病号”越来越多,而发生了脑卒中经大医院抢救治疗后,转诊到基层医院的患者也越来越多。因此,亟须提升基层医院与患者院外沟通及对患者管理水平,让基层慢性病患者树立正确服药观念。

     

    保护血管健康需要构筑六道屏障

     

        我认为,要让患者保护血管健康,需要构筑起六道屏障:

     

        屏障一:健康素养。要传播正确健康知识,帮助公众识别虚假宣传和错误观点,鼓励其建立健康生活方式,用科学手段保护血管健康。

     

        屏障二:健康知识。要通过患者俱乐部、网上教育、分发教育材料,提供丰富的血管健康相关知识。

     

        屏障三:高危筛查与管理工具。可通过血管健康风险警报器评价血管健康状态,根据评估得到针对性的指导。

     

        屏障四:社区医生。慢病防控在社区,社区医生是血管健康的第一保护神。为了提供更为有力的保证,应开展一系列社区和基层医生培训项目,提高社区医生的血管健康能力。

     

        屏障五:红手环志愿者。中国卒中学会已有超过1万名红手环志愿者,他们会通过下社区和网络咨询以及对社区医生的帮扶,提供强大支撑。

     

        屏障六:中国卒中中心联盟。2015年,中国卒中中心联盟成立,目前已有1500家医疗机构加入。如果脑血管出现急性症状和发病,分布在全国的1500家中国卒中中心联盟成员单位会提供标准化的最佳治疗,最大限度降低脑卒中的危害。

     

        此外,社会保障不足也会影响二级预防。数据显示,我国贫困脑血管病患者死亡率很高。临床中,我国约有18%的患者非医嘱出院。当然,有一部分人是因观念问题,自己主动要求出院,但大部分患者还是因为治不起。因此,必须提高社会保障力度。

     

    延伸阅读

     

    脑卒中发病前期的征兆

     

        脑卒中虽然发病急,但发病前期是有征兆的。比如出现走路一边倒,一侧肢体感觉迟钝,口齿不清等症状时,就要引起注意,尽早到医院就诊。

     

        家属可先通过以下方式来判断:一、语言测试:请患者复述一句短语,看是否说话不清楚或无法说话。二、微笑测试:请患者“露齿”或微笑,看一侧面部表情是否正常。三、举手测试:请患者闭眼,双臂平举10秒钟,看一侧手臂是否无法维持。

     

        也可以立即拨打急救中心电话以及记下发作时间。需要注意的是,在等待急救车到来时,不要搬动患者,尤其避免头部发生剧烈摇晃和震动,尽量让患者侧卧位,解开衣领,保持呼吸道的通畅,有假牙者应取出。

     

    脑卒中后焦虑、抑郁别忽视

     

        抑郁、焦虑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二者的共病率很高,互为因果,往往形成恶性循环。通常,患者以精神运动迟滞、心境低落、兴趣下降、睡眠障碍等为特征。研究显示,脑卒中后一个月至两年间,是抑郁、焦虑的高发期,患病率为20%~72%。焦虑、抑郁会导致康复缓慢、治疗依从性差,甚至使致残率和自杀率大大升高。但由于认知不足,临床中存在严重漏诊现象,多数患者未得到有效治疗。如果脑卒中患者出现头晕、头疼、失眠等症状,就应引起重视,尽早诊断和治疗。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