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10月29日 星期六

    影视剧如何从“产品”到“品牌”

    作者:袁正领 《光明日报》( 2016年10月29日 09版)

        【求同存异】

     

        去年,我国电影故事片总产量686部,电视剧总产量400多部,位居世界前列。然而,大多数影视出品方在风险投资的助力下,仅追求单个片目的高收益,难以实现品牌效应扩大化。这样一种“产品思维”造成的生产成本高、收益震荡幅度大,制约了整个影视剧市场的转型升级。反过来也可以说,在影视行业从“群雄逐鹿”到“诸侯割据”转变的关键时期,谁率先在品牌建设上获得突破,谁就能占据未来竞争的制高点。

     

        品牌是生产者与消费者的一种高度信任关系。有了这层关系,消费者对品牌就会产生不由自主的情感依赖,从而增强消费愿望,品牌持有者也会获得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培育品牌,是任何一个有追求的企业必须面对的课题。

     

        尽管初创阶段的国内影视企业,不太注重剧目类别的选择,但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品牌培育就成了大问题。有远见卓识者,会通过主动的品牌规划和运作来“造机会”,选择好主打业务方向、目标受众,确定清晰的品牌理念和形象。特别是在项目规划上,通过系列的剧目开发,利用作品间的关联性,可以不断强化受众的品牌认知。

     

        单部作品的定位和质量同样重要。观众对一部作品给予好评,一定是因为在某方面产生了情感共鸣,围绕这一核心要素不断深化、做实做足,正是品牌效应产生的重要途径。比如,获得第88届奥斯卡金像奖多个奖项的美国电影《荒野猎人》,计划拍摄80天,实际却拍了9个月,导演和摄影师为了更好地烘托主人公战天斗地的求生意志,坚持用真实外景和自然光进行拍摄。这一理念终被制片方采纳,剧组为此转战加拿大和阿根廷,为本片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除了保持严谨的创作态度之外,作品要想既叫好又叫座,还要定位明确、主题鲜明。比如,电视剧《大秦帝国·裂变》集中反映了秦孝公等人锐意变革的时代壮举,获得观众广泛好评,也为之后的系列品牌开了好局。

     

        如果作品定位不清,哪个观众群都不想放过,结果可能谁都感到“不解渴”。倘若为追求利益最大化而生硬塞进媚俗的笑料,或肆意“注水”,或追求“颜值”,势必输掉口碑,遑论打造品牌?这已被香港电影的衰落所证实。但现实中仍有不少影视剧在重蹈覆辙。比如,电影《记忆碎片》在悬疑的框架下设置过多喜剧桥段,喧宾夺主;电视剧《武神赵子龙》本意在表现主人公的家国情怀,但连篇累牍的男女之情,让人以为是爱情故事;电视剧《楚汉传奇》既想做成英雄史诗,又要着力表现“缠绵悱恻”,让人匪夷所思。

     

        总而言之,市场在提供机会的同时,也带来诸多诱惑,影视人需要以强大的定力来坚守定位及艺术品质,才能防止主题“跑偏”或被稀释,也才能够向品牌的光环靠拢。

     

        (作者单位: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