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评析】
正在热播的电视剧《麻雀》,男主角被爆出“到处用替身”;刚刚结束的第29届金鹰节上,某些年轻演员滥用替身的行为也遭到了李雪健等艺术家的痛批。一时间,“替身”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
演员用替身是电影工业发展的产物,最初用于动作片,让专业人士代替演员做一些高难度动作,防止其受伤。然而近几年,演员用替身太滥了。这其中,有武替。导演张纪中曾回忆,在拍《神雕侠侣》最后一场戏的时候,30匹马、60个炸点已经到位,男女主演却不见了,被找到的时候全在车上躺着,“说是发烧了”。还有声替。不少演艺界人士吐槽,有的演员对台词时只念“1234567”,全指望后期配音。
何以出现如此怪现象?在笔者看来,大概有两个原因。
其一,是粉丝经济带来的虚假泡沫。在某些演艺明星看来,只要自己人气高,就会有接不完的戏、拍不完的广告,能找人代劳的肯定要找人代劳,何必费了全身的力气去专心拍一部戏?其二,是唯收视率论大行其道。为什么现在商业电影动辄投入过亿元,却拍成了烂片?不少导演揭开了谜底——一半以上的投资都拿来支付明星片酬了,因为投资方认为,有了明星就有了票房保障。
然而,滥用替身并非长久之计。一方面,伤害了观众,不少粉丝都是冲着明星本人来的,如果动辄运用替身,久而久之会损害明星在观众心目中的形象。另一方面,耽误了演员,不好好演戏,拿什么来磨炼演技、迅速成长?此外,还欺骗了赞助商,违背了诚信的商业原则。
花无百日红,演艺圈更是如此。中国的演员成千上万,真正称得上常青树的却屈指可数。“幼时聪颖、大则了了”,昙花一现的确实不少。看看每年艺考报名时各大艺术院校门口人山人海的火爆场面,那些随意用替身、吃“青春饭”的青年演员们不应该感到压力山大吗?
把戏演好是一个演员安身立命之本。豫剧表演艺术大师常香玉,以“戏比天大”的艺术人生,感动着喜欢她的亿万戏迷。演员只有兢兢业业、认认真真,以工匠精神对待自己的工作,锤炼自己的演技,才有可能成为真正的明星,被观众喜爱,被行业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