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10月26日 星期三

    切掉贫困的“尾巴”

    ——陕西吴起绿色脱贫的故事

    作者:本报记者 韩业庭 张哲浩 《光明日报》( 2016年10月26日 01版)
    吴起县铁边城营盘山如今草木苍翠茂盛。吴宗凯摄/光明图片

        【长征路·新故事】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离甘入陕,国民党的追兵也步步紧跟。10月18日晚,中央红军刚到陕北吴起,国民党的骑兵就追到了苏区大门口,距离红军后卫部队仅有20余里,如同甩不掉的“尾巴”。

     

        面对追兵,毛泽东说:“决不能把敌人带进苏区。”随后,红军发动“切尾巴战役”。此役是中央红军长征中的最后一仗。

     

        当年“切尾巴战役”发生地吴起县,如今正在新长征中切除另一条“尾巴”——贫困。

     

        吴起多山,为了多种些粮食,村民们只能毁山造田。田越垦越多,可村民们却只能“混个温饱”。与此同时,当地的生态环境遭到了极大破坏。“一年一场大黄风,一直从春刮到冬”“一场风刮来掉层皮,一场雨过后一沟泥”是当地生态环境的真实写照。

     

        在脱贫攻坚的过程中,吴起将扶贫与生态保护有机结合起来,按照“宜城则城,宜镇则镇”的原则分类实施移民搬迁。凡自愿搬迁的农民,政府不仅免费提供宅基地,还提供建房补贴。

     

        为了确保贫困村民“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除了房屋建设这一主体工作,吴起还全力推进“六大配套”工作: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开发、能力建设、生态环境、后续管理。在河西台移民安置点,有的村民进入了不远处的现代农业园区当起了产业工人,有的搞起了养殖,还有的做起了小买卖。吴起全县有1526户生态移民搬迁户,共计4215人,现在已全部脱贫。

     

        在推进生态移民搬迁的同时,吴起继续推出“企业大户+基地+巩固户”等创新举措,继续巩固脱贫成果。在吴起县五谷城乡桐寨村,由该村村支部书记张才彦联合当地种植大户和营销大户成立了小杂粮种植加工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为入社农户统一提供杂粮种子,统一指导田间管理,并统一按每市斤高出市场价0.5元的价格长期收购他们所产的杂粮。由于合作社的小杂粮均要求绿色种植,全部施用农家肥,当地很多农户搞起了养殖,以给合作社提供农家肥。

     

        目前,五谷城全乡成规模养殖户1046户,其中贫困户发展养殖业的有202户,占全乡贫困户数的1/3。在合作社的带动下,当地的贫困户迅速脱贫致富。

     

        2015年,吴起全县3369户8879贫困人口,人均年收入达到3950元,全部越过2950元的陕西省定贫困线,在延安市率先整体脱贫。

     

    短评

     

    绿色脱贫脱贫才能稳固

     

        在红色吴起切除“贫困尾巴”的攻坚战中,始终充溢着一抹“绿色”——生态移民搬迁是为了脱贫的同时恢复自然生态,小杂粮绿色种植是为了让粮食无污染、更健康。在脱贫攻坚中,坚持“绿色”理念自然是题中之义。可在具体实践中,不少地区往往只将目光投向“贫困户增收了多少”等方面,而不甚关心增收的渠道是否绿色、是否环保。强调绿色脱贫并非吹毛求疵,因为只有走绿色脱贫的道路,发展才会持续,才会健康,才会长久。

     

        (本报记者 韩业庭 张哲浩)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