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新闻】
本报北京10月24日电(记者赵玙)“如果我们把眼界放宽就会发现,鲍勃·迪伦获奖意味着诺奖回归传统。”日前,在中信书店主办的一场名为“诺贝尔之夜”的文学沙龙上,中国作协副主席、文学评论家李敬泽表示,瑞典文学院宣布将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鲍勃·迪伦的时候,提到了荷马的传统、游吟诗人的传统,也许在原初情境下,文学既是语言的,也是音乐的。
李敬泽指出,诺贝尔文学奖并不是第一次颁给人们预期之外的作家,历史学家蒙森、哲学家罗素,甚至丘吉尔都曾是获奖者。他说,我们现在理解的文学是体制化的、规范化的,而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视野中的文学一定程度上指的是那些形式和风格体现了文学价值的文字作品——从这个角度看,诺贝尔文学奖今年所做的选择表明了诺奖对于文学一直秉持的不忘初心的态度,并未违背自身传统。
李敬泽说,也许在瑞典文学院看来,文学的原初情境在20世纪60年代,在鲍勃·迪伦这样的人身上得到了回归和重现,这是人们对于文学初心的确认。“21世纪,我们的阅读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鲍勃·迪伦的获奖提醒我们,文学不一定是依托于纸面的,甚至也可能是不依托于阅读的,它在我们这个新媒体时代有着新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