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10月24日 星期一

    在“双创”大道上阔步前行

    ——记广西财经学院创新创业教育探索与实践

    作者:本报记者 周仕兴 本报通讯员 蒋立宏 唐婉婉 《光明日报》( 2016年10月24日 04版)

        从10年前不断深化合作到成立“航信学院”,到现在与“和君商学院”签订办学合约,与深圳跨境电商协会携手合作,与复旦大学建立对口支援合作关系……近年来,广西财经学院在创新创业大道上阔步前行,如今更是走出了国门,与东南亚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携手培育“双创”专门人才。

     

    办学也要“不忘初心”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声号角,各高校应者云集。在激烈的“双创”竞争中,如何才能不“泯然众人”?

     

        “我们跟别的学校不太一样,专业多偏重文科,拼技术拼不过理工科院校,拼科研又拼不过综合性大学,所以我们就重点做自己的财经特色。”广西财经学院党委书记卞成林认为,办学也要“不忘初心”,需要坚守一种定力,“双创”教育不能丢了办学特色,只有抓准定位才能站稳脚跟。

     

        事实上,早在13年前,广西财经学院便有了“双创”思维的萌芽。作为广西唯一一所财经类本科高校,广西财经学院在实践中进一步明确了特色鲜明的财经创新创业教育方向:应用、服务、国际化,即以推动学校转型发展为抓手,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并进一步辐射东盟。

     

        在前不久举行的第13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期间,广西财经学院与马来西亚-中国总商会、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三方将以外交部设在广西财经学院的中国-东盟金融财税人才培训中心为平台,在信息技术、企业决策咨询服务、教育资源、人才培养、产学研等方面展开合作,共同投身“一带一路”建设。迄今,广西财经学院已与东盟七国的高校建立合作办学关系。

     

    建立“双创”教育生态链

     

        “创新创业教育要改变过去以知识体系传授为主的教育教学模式,改为以问题为导向,以项目为支撑,以知识应用传授为主的教育教学模式。为此,学校的教育教学资源和人才培养模式都要围绕它进行整合。”广西财经学院校长夏飞说,为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学校不断加大资金投入,仅今年便投入911万元,遴选32个公司项目,参与指导的教师达320多人,形成了浓郁的创新创业教育氛围。

     

        根据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要求,学校构建了由“创新基础+创新创业能力+创业训练+创新创业实践”四大类课程与实践构成的课程体系,开设创新创业类课程20多门,共计35个学分;依托校内外各级各类创新创业竞赛和研修平台,依托一系列“人才实验班”,构建产教融合的协同育人机制,形成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合力。

     

        经过一系列的探索,广西财经学院逐步建立起一个具有财经特色的“双创”教育生态链,通过“五个支点”“四年不间断”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五个支点”即“新财子学院”、TSE(教师+学生+社会企业)“三位一体”公司制、财经创新创业平台(O2O)、资本市场、创新实验室为支撑点。“四年不间断”即从一年级到四年级持续不断进行专业学习与实践训练,让创新创业融入大学教育全过程。

     

    “双创”如一粒种子

     

        “创业既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又能养活自己,没有什么比这更让人快乐了。”一年前,大二学生覃凯、李宝良、赵教祥3人一拍即合,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专做手工皮具。他们的手工皮具融入了广西壮锦特色,再利用扎染,制作出的每一款产品都是独一无二的。如今,通过参加创新创业比赛,客户群越来越多。

     

        创新创业丰富了大学生的生活,“跟风潮”也随之衍生,越来越多的学子加入“双创”中来:“喵小奇”团队,将“互联网+”与“税务”结合起来,建设纳税服务网站,成为航信公司在校方的资源传输中转点;利仕东团队,将“云计算”技术应用于建筑行业,斩获200万元融资,目前已注册公司并开始运营;以平面设计为主的“设计鹿工作室”,以印刷与定制为主的“美诚意工作室”都已步上正轨……

     

        “‘双创’如一粒种子,只有精心浇灌,才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广西财经学院副校长蒙丽珍告诉记者,通过创新创业精神文化引领,学生茁壮成长,收获累累硕果:学校分别获得国家级、自治区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立项137个、275个。自2010年首批创业项目进入创业园以来,已有近60个项目进园孵化,40多个项目进行了公司注册,8个项目成功孵化,并开始独立运营。

     

        (本报记者 周仕兴 本报通讯员 蒋立宏 唐婉婉)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