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10月24日 星期一

    “马桶盖事件”折射对文明的饥渴

    作者:李思辉 《光明日报》( 2016年10月24日 02版)

        这几天,一名中国游客在日本拿走酒店马桶盖一事被炒得沸沸扬扬,不少人认为,这名游客给国人抹了黑。据媒体报道,宁波市官方发布消息证实顺走马桶盖一事属实,游客已将马桶盖寄了回去。

        一名游客贪小便宜,顺走了酒店的马桶盖,对方索要,便寄还回去,并且道歉取得了谅解。这件并不复杂的事掀起舆论风波,成为媒体和公众关注、讨论的焦点,显然是被放大了。

        很多人习惯于把个体的不文明放在“国民素质”的放大镜下去观察,把一些孤立的事件不自觉地归纳到“国人素质不济”的认识框架中,以此表达自己作为一个“爱国者”的深切忧虑。实事求是地讲,这样的忧虑很多时候并没有足够的逻辑根据。中国人口众多,少数人的不文明并不足以说明国人素质的整体情况。很多时候,人们的素质受家庭熏陶、学校教育以及自身境遇的影响。一个人只能代表自己,代表不了一个国家,而一个人的不堪也不能说明一个国家国民素质的不堪。厘清个体和整体的关系,就不必对他人的劣迹太过忧虑。

        人们为什么对一些人在国外旅游的种种不文明行为异常敏感?为什么总是习惯于把一些事情拿来认真讨论?归根到底,是因为富起来的中国人,与世界打交道越来越多,内心深处渴望给世界留下良好印象,少数国人的不文明则构成一种现实阻碍,令人非常着急。这种着急折射的,是一种文明的饥渴,人们渴望自己的同胞能够摒除不堪、彰显文明,整体上提升中国人的群体形象,而不是给人一种暴发户的印象。

        需要指出的是,对少数中国游客在海外的不文明行为猛加批判,可以对文明养成起到一定的舆论倒逼作用,但这样的倒逼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笔者以为,眼下中国最需要的是构建一套新的文明准则。中国几千年来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文明,被称为“文明古国,礼义之邦”。既然是礼义之邦,就需要内在的修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要求,与中华传统道德伦理一脉相承,尊老敬贤、仪尚适宜、礼貌待人、容仪有整、修身正行等伦理要求需要加强培养。同时,我们也应注重外在的礼节培养。《琅琊榜》等电视剧里的拱手礼,每每让人感觉良好;从中国流传过去的鞠躬礼,让日本成为世界公认的“有礼貌的国度”……我们为什么不能从中汲取积极的养分,形成中国人内外兼修的文明呢?

        一个人的不文明抹黑不了整个国家的形象,但国家形象的塑造需要每一个人的努力。“马桶盖事件”折射出国人对文明的饥渴。纾解这种饥渴,有赖于每个人自觉地践行文明,也离不开提升国家形象的整体考量。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