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10月23日 星期日

    短视频:借“风口”起飞

    作者:主持人:光明网记者 郭佳 嘉宾:马昌博 魏武挥 张楠 《光明日报》( 2016年10月23日 07版)
    一名网友通过手机浏览今日头条平台上的光明网健康科普短视频栏目《健康情报局》。李伯玺摄/光明图片

        嘉宾 

        马昌博 视知传媒创始人兼CEO,原壹读传媒CEO、总编辑 

        魏武挥 新媒体观察者、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张   楠 今日头条视频负责人 

        主持人

        光明网记者 郭佳

     

        随着移动网络环境的不断改善和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移动视频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内容消费习惯。

     

        年初,短视频App集中爆发,2月短视频App快手用户量突破3亿,随后3月“Papi酱”获得1200万元巨额融资。9月20日,今日头条CEO张一鸣宣布,未来一年内将会拿出至少10亿元补贴短视频创作者。

     

        近年来,我国媒体市场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是,许多知名媒体人转向短视频行业创业。如《外滩画报》前主编徐沪生,创办垂直短视频平台“一条”,成为国内首个粉丝数突破千万人的原创号;《三联生活周刊》前副主编苗炜推出了“刻画视频”;澎湃前CEO邱兵离职创业“梨视频”;壹读传媒前CEO马昌博创办了以“知识解释”为标签的“视知”等。

     

        短视频再次受到关注,能否借“风”起舞?商业变现前景如何?针对这一话题,本版特邀请三位业内人士马昌博、魏武挥、张楠来共同探讨。

     

    短视频消费需求正在被激发

     

        记者:现在业内对短视频成为下一个内容创业风口的呼声很高,但真正做到像“一条”“壹读”“papi酱”这样的却很少,所以不少人质疑短视频创业到底是“真风口”还是“炒冷饭”?

     

        魏武挥:我个人挺看好短视频,一是因为现在的图文供给量太大,而且同质化比较严重,而短视频制作的门槛更高,而且更具传播力和表达力,也更适合用碎片化时间来观看;二是由于4G网络和WiFi的普及,中国的用户逐渐能够接受播放短视频需要的带宽,消费需求正在被激发。

     

        张楠:相比图文内容,视频内容是一个更完整的信息单元,能够将创作者希望传达的信息更立体、更直观地传达给受众。在头条号上有几个例子可以说明短视频黄金期的到来。第一个叫“坤哥玩花卉”,坤哥曾是《中国花卉报》的一名记者,他在头条号上传的花卉种植教学视频长度在2到4分钟左右,现在已经累计有765万人观看了教学视频。第二个头条号叫“MakerBeta”,定位于科技手工类视频。很小众,但播放量也很可观,19万人看了机械手臂制作,10万人看了加特林皮筋枪制作。除此之外,头条号上还有“健康情报局”“乒乓国球汇”“沙客”“懒人简笔画”等许许多多垂直类型的视频号,那些具有一技之长的创作者,以及想了解特定知识的人,很容易在这里找到数量可观的受众。

     

        马昌博:很多人问我,说你以前是一个文字记者,为什么选择创立动画视频为主的公司?其实工作时间长了之后,我感觉“解释清楚一件事情”具有更加长久的价值。比如在法律报道的层面中,诸如物权法、劳动合同法、婚姻法等内容是每个人都关注的,我认为在未来,知识会成为刚需,解释知识会变得越来越重要,正是因为这样的一个前提,我才做了大家后来看到的转型。

     

    内容创作的门槛降低了吗

     

        记者:随着宽带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不少人认为只需要通过一部手机、一个自拍杆拍摄短视频就有可能成为“网红”,就像近来流行的“蓝瘦香菇”。相比于图文时代,短视频创作的门槛是否真的降低了?

     

        魏武挥:在短视频领域,目前精致的内容并不多。有人认为,短视频创业门槛低,现在大家拿个手机随便拍拍就有可能一夜爆红,比如这段时间大家频繁提起的“蓝瘦香菇”,但我并不这么认为。现在内容创作的门槛不仅没降低,其实是提高了。除非是突发事件,单个用户拿个手机拍一拍现场的确会产生爆款,但大多数情况下,一个短视频的制作,包括后期特效和推广,都需要专业的人来做,这无论是国外的youtube,还是国内的一些视频自媒体都是如此。

     

        马昌博:之前做记者时只要写好自己的稿子就行了,现在做动画视频这样一个项目难多了,视频实际上是一个很复杂的综合产品,需要多个部门的合作,但它特别有成就感。比如你写一篇文章,可能是几万人能看到,但是你做了一个动画的短视频,可能几百万人都来点击观看,有更多之前对知识传播有恐惧的人,他能够去看这个东西。

     

        张楠:短视频创作门槛降低是相对而言的。移动互联网爆发后,视频采集、剪辑、发布类应用的普及化,使得短视频生产门槛降低。

     

        但目前,很大一部分短视频是制作粗糙或者仅经过基本加工的初级内容,这就给了专业PGC(专业生产内容)玩家留下了很大的市场机会。这是一片价值洼地。

     

    短视频带来全新盈利模式

     

        记者:相比于图文,短视频在商业变现上有哪些不同?

     

        张楠:在商业变现方面,我认为视频比图文能够承载更多的信息量,所以可挖掘的商业化潜力也更大。互联网最基本的变现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广告,一种是电商。在图文方面,我们广告已经有很大规模收入,而最近一年视频流量增长很快,之后我们会投入更大精力增加视频广告变现的能力,与此同时,电商等更多模式也会成为实现视频商业化的一种方式。

     

        马昌博:首先要保证你做的短视频内容是吸引受众的。有了受众之后,加上专业的运营团队,营收也自然会有。我们目前有两个盈利渠道,第一,作为可视化视频的服务商,我们很多客户是金融企业、银行、汽车企业,包括要解释政策的政府客户,这部分是很重要的收入;第二就是我们的广告收入,我们的量做得很大,把专业领域做专业,不论是医学还是金融,这就会有相关企业找我们做冠名,比如腾讯、蒙牛等都是我们的冠名商。

     

        魏武挥:视频是流媒体,看了一秒钟就到下一秒了,不像文章可以来回看,因此如果在视频里卖东西,比在图文里面卖东西难。现在大家总体还是一个“跑马圈”的状态,先跑流量把地盘占了,再来进行下一步的精耕细作。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