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连线】
众所周知,中美两国在政治、经济等领域既有合作又有竞争。但在人类共有、共通的文化领域,两国间不存在根本分歧。用中国驻旧金山总领馆文化参赞肖夏勇日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的话说:“如果说经贸合作是中美关系‘压舱石’的话,文化交流则是很重要的‘润滑剂’。”
近年来,中美地区间文化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内容日益丰富多彩。在中美两国关系中,文化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建好我们自己的文化交流平台
肖夏勇介绍,旧金山市站在中美文化交流的前沿,在中美两国文化交往领域,旧金山一直十分活跃。早在100多年前,旧金山就成了华人进入美国的第一站,成就了全美最古老的“唐人街”。中国改革开放后,旧金山作为一座多元文化重镇、嬉皮士发源地,一直广受中国民众关注。近年来,随着旧金山地区“硅谷”的崛起,文化与科技融合态势日趋明显。
近年来,国内访问旧金山的文化团组日益增多,举办活动范围迅速扩大。肖夏勇认为,旧金山作为美国西部文化重镇,与中国的文化交流渊源已久、潜力很大。凭借着“跨越太平洋——中国艺术节”“欢乐春节”等良好的交流平台,中国优秀文化项目、传统文化理念正逐步在美国扩大影响。
肖夏勇介绍,正在举行的2016年的“跨越太平洋——中国艺术节”是第三届,多方展现中华文化的当代风貌、中国人民的现代生活,让美国民众更多地感受中华文明的魅力,增进对当代中国的了解和认知。艺术节共举办三大类活动。
第一类是表演艺术的“三轮演出”,即广东民族乐团上演两场音乐会——经典名曲《中秋盛典》和大型民族交响套曲《丝路粤韵》,上海歌剧院的原创音乐剧《国之当歌》在拉斯维加斯、萨克拉门托及旧金山湾区演出三场,河南豫剧院二团在旧金山州立大学演出《程婴救孤》。
第二类是造型艺术的“四场展览”,即“绘意中国——百年老店西泠印社名家作品美国展”“寂寞修正果——刘振夏人物画展”“弘艺敦谊、情系中华——两岸四地当代名家书画展”“跨越太平洋——新丝路美国邀请展”。
第三类是电影艺术的“三个电影节”,即第三届“戴维斯华语电影节”、第二届“戴维斯国际电影节”和第三届“旧金山国际新概念电影节”。
此外,“跨越太平洋——中国艺术节”组委会还邀请著名作家王蒙在旧金山总图书馆举办了“这边风景——我的新疆十六年”主题演讲。
避免“精品”在文化交流中“水土不服”
谈到推广中国文化,肖夏勇认为,除了充分利用西方已有渠道、平台,搭建我们自己的平台、进行主体表达非常重要。中国文艺作品在国外进行主体表达,一定要符合当地受众的特点,在编剧、导演这些核心内容上下功夫,而不是更多注重各种舞台辅助手段。事实证明,一些在国内引起轰动的“精品”,因为缺少艺术核心,在国外舞台大多“水土不服”、反响平平。外国观众更注重艺术本身,而非外在形式;而且,一旦国外演出场地简陋,声光电等外在包装被剥离,难免“原形毕露”。
肖夏勇强调,要挖掘文化最本质、最具内涵的东西,用西方人能理解的方式进行表达。“旧金山版”歌剧《红楼梦》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部剧是华人艺术家集体智慧的结晶,既保留了曹雪芹原著精髓,将“太虚幻境”“人生轮回”等场景完美地呈现出来,又让西方观众通过歌剧这种艺术形式看懂了它、体会了它。
对于“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一说法,肖夏勇认为,更准确地说应当是“民族的东西只是世界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对外文化交流工作者既需要认真思考“自己的东西是否能适应别人”,又不要刻意去迎合别人,而应有自己的文化内核。“没有独特性,拿什么与别人交流?”
从个人多年的工作中,肖夏勇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对外文化交流要警惕两种不良倾向:一是妄自尊大,认为中国文化比西方文明优越;二是妄自菲薄,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为糟粕。”树立“文化自信”,就是要从五千年中华文明史中发掘优秀文化,创新性继承和发展。
美国是文化强势国家,在美国推广中国文化作品并非易事。肖夏勇承认,这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认知—接受—热捧”过程。他建议,致力于海外推广的演出机构,要有类似于“十年规划”的长期打算,培养自己的主要演员、导演,认真创作,通过定期演出实践来不断完善作品,最终树立自己的品牌。
(本报华盛顿10月16日电 本报驻华盛顿记者 韩显阳)